
从2Cr13到30Cr13,不同牌号不锈钢圆棒性能差异巨大。本文详解材质特性、表面处理方式与适用场景,帮你精准避坑,选出真正耐用又划算的材料!
这到底是什么?——常见牌号大盘点别被“不锈铁”这种民间叫法忽悠了,我们今天聊的2Cr13、3Cr13、12Cr13、20Cr13、30Cr13,其实都是国标(GB/T)里的马氏体不锈钢圆棒类产品。
它们不是铁,是正儿八经的不锈钢!只是含铬量在12%-14%之间,碳含量逐级上升,导致硬度越来越高,耐腐蚀性略有下降。
这些材料通常以圆钢、磨光圆、冷拉光圆、光轴等形式供货,广泛用于刀具、轴类零件、紧固件、模具等领域。
咱们按碳含量排个队,你就明白区别了:
12Cr13 ≈ 1Cr13:碳最低,约0.08%-0.18%,韧性好,耐蚀性强,适合做汽轮机叶片、结构件;
20Cr13 ≈ 2Cr13:碳0.16%-0.25%,最常用!淬火后硬度HRC40左右,可做手术器械、阀杆、螺栓;
30Cr13 ≈ 3Cr13:碳0.26%-0.35%,硬度可达HRC48,刃具首选,比如剃须刀🪒片、餐刀;
40Cr13:虽没在标题里,但常被拿来比——碳0.36%-0.45%,硬度HRC50+,耐磨极佳,但脆性大,易崩刃。
简单记:数字越大,越“硬气”,但也越“娇气”——耐腐蚀性随碳增而降。
同一个牌号,不同表面处理,价格能差一倍!
热轧圆钢:表面粗糙,有氧化皮,便宜,适合后续加工;
磨光圆:外圆经磨削处理,尺寸精准,表面光滑,可直接使用,多用于仪表轴、导柱;
冷拉光圆:冷拔成型,表面如镜,尺寸公差小(可达h7),强度还提升10%-20%,是高精度零件的香饽饽;
光轴:特指高精度直线运动用轴,常为SUJ2或镀铬,但30Cr13也可做食品级光轴,无磁、防锈、耐磨三合一。
记住:追求精度和外观,闭眼选冷拉或磨光;只要求强度,热轧更划算。
别再凭感觉买了!理性选购请盯紧以下四要素:
1. 用途决定牌号:做刀选30Cr13,做轴选20Cr13,搞结构件可考虑12Cr13;
2. 精度决定工艺:需要跳动≤0.03mm?必须冷拉光圆或磨光;
3. 环境决定耐蚀性:潮湿或轻微腐蚀环境,避免用高碳料,20Cr13更稳妥;
4. 成本要平衡:别盲目上30Cr13,很多时候2Cr13就够用,省下的钱能买好几根!
额外提醒:市场上有“不锈铁”冒充不锈钢,可用磁铁初步判断——真200系、300系基本无磁,而Cr13系列有磁,但这不是唯一标准,建议索要材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