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深度揭秘“纯玩团”是否真实存在,结合2025年最新行业趋势与监管动向,解析其定义、判断标准、常见陷阱及避坑策略。帮你识别真纯玩、避开假噱头,出行更安心。
有,但真假混杂。2025年“纯玩团”并非完全虚无,而是需通过行程透明度、购物环节、导游行为等多维度甄别。关键在于:是否强制购物、是否隐性收费、是否有额外自费项目。真正意义上的纯玩团应做到“零购物、零自费、零强制消费”。
一、“纯玩团”到底是什么?标准到底在哪?所谓“纯玩团”,是指在旅行过程中不安排任何购物点、不推荐自费项目、不收取隐形费用的旅游产品。其核心是“以游玩为核心,以体验为本质”。
2025年最新行业规范中,国家文旅部推动《旅游服务合同标准化指南》落地,明确要求旅行社在宣传时必须标注“是否含购物”“是否含自费项目”,否则视为虚假宣传。
因此,合法合规的“纯玩团”是存在的,且正逐步成为主流选择。但市场仍存大量“伪纯玩团”——表面承诺“纯玩”,实则通过“自愿报名”“景区讲解费”“门票代订”等方式变相收费。
1. 查合同条款: 正规纯玩团合同中必须明确列出“全程不含购物”“无自费项目”“不诱导消费”。若有模糊表述如“部分景点可自由选择参加”,即存在风险。
2. 看行程表细节: 真纯玩团的行程表通常只有景区游览、住宿、交通、餐饮,无任何“购物店停留”或“特产推荐时间”。若出现“特色集市”“当地手工艺展示”等字眼,可能隐藏购物环节。
3. 听游客真实反馈: 2025年旅游平台评分体系升级,已将“是否存在强制购物”“是否隐性加价”纳入权重指标。建议查看近3个月的真实评价,重点筛选带图、带视频、详细描述行程的评论。
近年来,“纯玩团”呈现三个显著趋势:
✅ 越来越多高端定制游主打“全纯玩+小团制(6人以内)”
✅ 部分OTA平台推出“纯玩认证标识”,需审核资质与合同
✅ 政府加强线上巡查,对“纯玩”虚假宣传实行下架处罚
⚠️ 常见五大骗局提醒:
• “免费接机+纯玩团”实为套取信息后推销高价线路
• “导游兼讲解员”可能借“文化体验”名义引导向购物点
• “景区内餐厅用餐”被包装成“自理餐费”却含强制消费
• “赠送纪念品”背后附带“购买指定商品才可领取”条款
• “自由活动时间”实为集体前往购物点,变相捆绑
📌 纯玩团避坑清单建议携带:
✔️ 合同原件 + 行程明细页(拍照留存)
✔️ 导游身份证🪪与旅行社备案编号查询
✔️ 景区门票/交通票据留存(避免被谎称“已包含”)
综上所述,2025年“纯玩团”真实存在,但必须主动识别。与其盲目相信广告语,不如从合同、行程、口碑三方面交叉验证。真正的纯玩不是口号,而是责任与自律的体现。
问题1?纯玩团会不会真的没购物?回答1。只要合同明确无购物条款,且行程中无停留购物点,一般不会。但需警惕“自愿购物”等软性诱导。
问题2?小团纯玩和大团纯玩有什么区别?回答2。小团(≤6人)更易管理,导游服务更专注,投诉响应快;大团容易被“分流”至购物点,管控难度高。
问题3?旅游平台标“纯玩”就一定安全吗?回答3。不一定。部分平台仅作标签化营销,未做真实性审核,仍需核实合同内容与用户评价。
问题4?纯玩团能退费吗?回答4。可退,依据《旅游法》第65条,若行程中发生强买强卖、擅自变更项目,游客有权要求退还未产生费用并索赔。
问题5?如何举报虚假纯玩团?回答5。可通过12301文旅热线、12315市场监管平台或OTA平台内部投诉渠道提交证据(合同、照片、录音),监管部门将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