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锦人家》『谭松韵』:清新有余,还原不足
『谭松韵』凭借清新脱俗、邻家女孩般的长相和气质,在演艺界拥有众多粉丝。在《蜀锦人家》中,她的唐妆造型试图延续这一风格,走清新自然路线 。化妆老师为她打造的『妆容』淡雅,确实凸显了『谭松韵』的美貌,让她看起来甜美动人。然而,这种风格却与晚唐时期的背景和角色身份严重不符。
晚唐时期,蜀锦风靡,权贵豪绅趋之若鹜,甚至军中都以锦代饷。『谭松韵』饰演的角色出身织锦大户,在那个经济繁荣的时代,无论是民女还是贵妇,衣着华丽、『妆容』明艳是常态。
“归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里泼红泥”,这句诗虽有夸张成分,但也生动展现了唐妆对 “红妆” 的热爱。当时的女子会用胭脂涂抹脸颊两侧,深为 “酒晕妆”,浅为 “桃花妆”。
反观『谭松韵』在剧中的唐妆,是改良后的现代化妆风格。眼妆轻轻晕染,着重突出灵动的大眼睛;
唇妆多选择淡粉色,强化甜美可爱的感觉。这样的『妆容』虽漂亮,却因过度追求 “幼态”,失去了唐代女性♀️自信、明艳、大气的韵味。
剧中标志性的腮红几乎不见,花钿和高发髻只是偶尔出现,黛眉和蝶唇更是难觅踪迹,浓重的影楼风扑面而来,让观众难以代入那个繁华的时代。
《珠帘玉幕》『赵露思』:美则美矣,缺乏古韵
『赵露思』在《珠帘玉幕》中的唐妆造型同样美得夺目,整体风格端庄温婉、清新脱俗。唇妆选用淡雅粉色,凸显柔美与温婉,让人看了心生怜惜;发型设计简洁大气,发髻搭配精致发饰,她走动时发饰轻轻晃动,增添了几分灵动气质。
但和『谭松韵』的情况类似,这部剧的妆造也没能摆脱影楼风。
化妆师模仿唐妆,却只取其形未得其神,仅模仿了简单的发髻造型和花钿,而眉毛、腮红、嘴唇等部分依旧是现代『妆容』风格。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无论角色处于何种情境,『赵露思』始终保持 “一尘不染”。
她饰演的角色曾是采珠奴,或是狼狈寄人篱下,在那种吃不饱穿不暖、环境阴冷潮湿且泥巴遍地的情况下,她却白白嫩嫩,身上连油皮都不破,这与现实严重脱节,显得十分虚假。如此一来,观众觉得电视剧越来越没有古装味,也是情理之中。
《唐朝诡事录》郜思雯:刻板印象下的妆造遗憾
jrhz.info在《唐朝诡事录》中,从女主角🎭️郜思雯的妆造上,能明显看到男人对女人的刻板印象。她饰演的是吏部侍郎的千金小姐,在唐代,贵胄千金的妆造本应十分讲究,高发髻、红面妆、花钿、黛眉、蝶唇等元素都应有所体现。
但在剧中,这些标志性的唐妆元素几乎都未出现在女主角🎭️身上,她更像是标准的清纯小白花。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剧中一些舞女、被定义为不检点的女角色,却拥有漂亮的唐妆。比如风情万种的马场老板娘 “马夫人”,身着标准的唐代低胸襦裙,盘着已婚妇女喜爱的坠马髻,画着垂拱眉,额头中间点缀着红色花钿;
舞女青溪,不仅眉间有花钿,还在眼睛下面贴了面钿。
似乎在导演的视角里,“浓妆艳抹” 成了坏女人的专属,这种对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使得本应在女主角🎭️身上大放异彩的唐妆,只能出现在配角身上,实在可惜。
《国色芳华》『杨紫』:高度还原,惊艳出圈
最后看看《国色芳华》里『杨紫』的唐妆造型,或许从现代人的审美标准来看,它并非完美契合,但却是几部剧中还原度最高的。『杨紫』此次大胆突破以往形象,走浓艳大气风。她圆润饱满、线条柔和流畅的脸型,正是唐朝推崇的富贵脸,为唐妆的完美呈现奠定了基础。
在剧中,『杨紫』梳着高耸的发髻,发髻上点缀着精美的金钗步摇,还搭配大朵鲜花作为装饰,花与人相互映衬,美得惊艳。
她一举一动间,金钗步摇轻轻晃动,尽显灵动之美。额间的花钿精致细腻,增添了娇俏妩媚之感。值得一提的是,唐代不流行耳饰,『杨紫』在剧中耳朵上没有佩戴耳环,细节之处尽显用心。
『妆容』方面,她采用了唐朝流行的 “桃花妆” 和 “酒晕妆”,以粉红、橘红等暖色调为主,晕染出朦胧的醉人美感,与她的骨相相得益彰。
红润的脸颊让她看起来健康美丽,自带好气色,明亮的大眼睛在『妆容』衬托下更加炯炯有神,令人难忘。这部剧还是今年唯一一部画出面靥的剧,嘴唇两侧的花钿让『杨紫』的嘴唇更显精致小巧。
不仅如此,《国色芳华》剧组对配角和群演的妆造也十分考究。玉露丫鬟的双垂髻,县主李幼贞的妆造,都高度还原。
为了营造完美的唐朝氛围,化妆师为每个演员认真化妆盘发,哪怕是短暂出场的群众演员,每人至少花费 1 个小时做妆造。这种用心使得该剧从服装、场景到群演,都充满浓浓的唐朝风情,播出后,模仿『杨紫』剧中造型的博主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