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护肤碾压下的纯净美妆:一场未爆发就熄火的概念狂欢

功效护肤碾压下的纯净美妆:一场未爆发就熄火的概念狂欢

作者:苏苏

首席消费官

2023年,天猫国际与阿里妈妈两个品牌联合发布《纯净美妆趋势报告》,表示“纯净美妆”风口已至,但2024年至今,将近一年半纯净美妆概念始终没有爆红于网络,纯净美妆爆款单品也没有出现,纯净美妆风口不仅没有到来,反而迎来了“退潮期”。

联合利华旗下高端『护肤品牌』TATCHA,2024年1月还在积极布局中国线下业务,于杭州武林银泰入驻全国百货首店,2025年4月却宣布关闭在中国的所有线上平台;

2024年1月,纯净美妆鼻祖The Body Shop宣布全系列产品配方已完成纯素认证,2月该品牌美体小铺英国业务申请破产,2000+员工失业,3月美国及加拿大业务申请破产,2025年,该品牌因商标™️侵权又一次陷入索赔风波,并全面退出巴西市场;

2025年5月,联合利华宣布关闭清洁美妆品牌REN。此外,光季宣布闭店清仓,Dr.brandt柏瑞特2024年完全退出中国市场……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跟“纯净美妆”自身息息相关。

“纯净美妆”是指成分天然安全、生产过程环保、无动物测试、产品功效明确、标签透明的美妆产品。因其采用更加温和的成分,降低了对肌肤的刺激,纯净美妆产品一般都聚焦于满足保湿、抗氧化、修护肌肤、遮瑕、『提亮肤色』等美妆产品的基本需求。从当前功效护肤热潮来看,纯净美妆的卖点似乎已经过时。

国际品牌也讲不好纯净美妆故事

国际品牌在全球美妆业务高竞争压力的趋势下,选择收缩或砍掉纯净美妆业务。

联合利华2024年销售额为132亿欧元💶,同比增长5.5%,但营业利润却同比下滑3.7%,净利润更是下滑了10.8%。美容与健康业务中,高端品牌Hourglass和TATCHA在美国市场实现两位数增长。

TATCHA是由美籍华人Victoria Tsai于2009年创立的品牌,灵感源于日本艺妓的传统护肤哲学,主打“天然纯净”与“日式美学”。该品牌在海外市场表现强劲,搭载纯净护肤快车成为了联合利华美妆业务的重要支柱,然而却在中国市场“折戟”。

2025年TATCHA通过天猫国际进入中国市场,2023年进驻丝芙兰线下渠道,2024年该品牌天猫GMV同比下滑19%,『抖音』GMV和『社交媒体』粉丝量也表现一般。如今在宣布关闭天猫海外旗舰店和『抖音』店铺之后,TATCHA依然保留着丝芙兰渠道。综合过往表现,TATCHA过度依赖线上单一渠道,对于线下渠道布局始终没有打开局面,使得品牌认知度在国人心中较为薄弱。

然而从2024年起,联合利华加速品牌精简策略,集中资源发展核心品牌,TATCHA此次不完全撤退,可以看出其并未完全放弃中国市场。2025年,联合利华已经任命新的高端美妆部门研发总监,计划以技术创新重新巩固美妆业务“护城河”,同时TATCHA品牌计划两年内推出5款单价超800元的抗衰新品,功效护肤成为重点发展方向,符合国人的护肤品选择趋向。

此外,精简策略之下,联合利华同时还砍掉了另一个低效纯净美妆品牌REN。

REN是2000年创立的英国美妆品牌,创始人因发现妻子怀孕期间出现对传统护肤品过敏的现象,促使他开发不含防腐剂、合成成分的天然护肤品。该品牌专注于『敏感肌』和孕期安全护理,但如今再打开REN的产品页面,『敏感肌』、抗皱、修护、保湿、紧致、以油养肤、『早C晚A』等各种热门功效的关键词紧密罗列,让人难以分辨其核心卖点。

卖点模糊之外,在『社交平台』上,REN产品还出现了油皮不友好、用久变『敏感肌』、效果不明显、油且不吸收、价格虚高、虚假优惠等使用体验、定价、运营等多方面的争议,然而在商品评价页面,最值得关注的是,该品牌的热门产品多次被用户以“临期”为由打出差评,不少用户表示收到了三四年前生产的产品,客服回应称该产品保质期为5年。这种不惜折损口碑去库存的行为,可见REN售卖情况的不尽如意。

国内市场不买单

纯净美妆概念在海外,尤其是欧美地区打得火热,但在中国市场却成为了安全、功效和性价比之外的附加项。因此热门品牌进驻中国后纷纷失利,甚至不少败退而归。

花王旗下的Boscia博倩叶,2014年通过丝芙兰进入北美高端市场,年增长率一度高达15%,于中国市场却两次战略失策。其中,该品牌2014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因渠道单一失败,2025年通过跨境电商重返中国市场,但主打产品性能温和,却讲不出产品功效的故事,最终于2024年再次关闭线上渠道。

巴西Nature & Co旗下的The Body Shop,作为全球首个反动物测试的纯净美妆品牌,2022年全球营收超50亿元,但2018年开始布局中国区业务却难见起色,主打“纯净护肤+高额定价”,让其在完美日记、花西子等竞品的性价比挤压之下失去了竞争的话语权。今年全面退出巴西市场更是失去了大本营。

总体来看,大多的纯净美妆进驻中国渠道单一,或通过丝芙兰布局线下,或通过天猫国际进场,但也容易出现核心竞争力趋同、竞争激烈的情况。

而在线下渠道激进扩张的品牌却同样也不好过,如欧莱雅旗下的Aesop伊索,2024年在中国连开12家门店,却于近日关闭上海首店,战线收缩态势已然出现。伊索品牌主打高端生活方式,产品定价同样也不低。为了培养消费者高端生活方式的心智,除了售卖产品、讲好品牌故事之外,伊索线下的切实体验同样不少,比如店铺布局调和自然与人居关系,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审美,店铺的格局还着重于突出中国古典建筑美感,同时伊索也经常举办线下业务,将活动置于大自然之中,以“回归本真”等主题强调产品自然、纯粹的概念。

但综合消费者反馈来看,伊索在运营的过程中存在自然感和高端化失衡的情况。店铺过度注重宣传品牌价值,对于产品的赘述盖过了客户的产品体验,而从产品端来看,产品本身的效果却又无法匹配宣传的效果。从品牌强调的『极简主义』概念,到购物体验感不佳的现实,伊索运营效率和产品性价比的问题逐步暴露。

在功效护肤成为主流趋势的中国市场,纯净美妆品牌或缺乏核心功效背书,或因抓到市场追求功效的风向,从而罗列功效造成品牌核心特点失焦、定位模糊。

而在成分天然纯净、对肌肤刺激性低、适合『敏感肌』、环保可持续、动物友好等老生常谈的卖点之外,纯净美妆又很难打出新概念,更难以结合功效护肤讲出新故事。更何况不同于欧美国家,国内对于纯净美妆产品始终缺少统一的标准,既缺少对于无毒无害、环保可持续的有机认证,也没有纯净美妆的黑名单标准。

纯净美妆的功效化

QuestMoble发布的《2025泛年轻人群营销洞察报告》显示,在护肤方式上,声量最高的是功效护肤,互动量最高的是微生态护肤。而在《纯净美妆趋势报告》中提到,纯净美妆商品的标题词集中于“功效、品类、成分”三大项,功效被置顶。

从纯净美妆功效词表现来看,“角质、黑头、舒缓、保湿、『补水』、抗氧、提拉、修护”等关键词较为突出,基础护肤需求依然是纯净美妆的核心所在。

而由纯净美妆刮起的安全、环保、天然之风,却颇得国内头部美妆品牌的青睐。比如珀莱雅的低碳工厂和绿色供应链,上美股份宣传包装环保、青蒿油AN+等天然植物成分,但对于这些品牌而言,只是品牌的附加宣传点,并非核心卖点。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国内品牌正以“曲线救国”的方式探索新路径——贝泰妮将植物提取技术与医研背景结合,推出针对『敏感肌』的修护精华;华熙生物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实现活性成分的绿色制备。这些尝试或许暗示着,纯净美妆的未来不在于概念的包装,而在于用硬核技术将“纯净”转化为可量化的竞争优势。当行业从“讲故事”回归“拼技术”,这场退潮或许正是挤掉泡沫、重建价值的新起点。

特别声明:[功效护肤碾压下的纯净美妆:一场未爆发就熄火的概念狂欢]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今日霍州系信息发布平台,霍州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猜你喜欢

陈卓璇这组照片真的是美到心坎里(陈卓璇这组照片大全)

裙子👗的材质看起来是丝绒的,上面还有精致的花纹,在灯光下隐隐约约地闪着光,就像夜空中若隐若现的星星,给整条裙子👗增添了一份神秘又高贵的感觉。 挂脖的设计把她的肩颈线条完美地展现出来,那线条流畅得就像天鹅的脖颈一样…

陈卓璇这组照片真的是美到心坎里(陈卓璇这组照片大全)

女演员用“年代剧”转型,可有位演员却另辟蹊径,才21岁就转型

我们可以发现,确实有很多演员都转型做导演和『制片人』,但想要做出成绩确实非常困难的,但产生这种想法,大部分都在中年时期,而文淇才21岁,这个时候转行做导演和『制片人』,确定是认真的吗?碧游村》播出后,很多网友都被文…

女演员用“年代剧”转型,可有位演员却另辟蹊径,才21岁就转型

她是北京人艺的台柱子,却出道25年无人问津,魏小军为何走到这步(她是北京人艺术家英语)

在光怪陆离的演艺圈中,北京人艺的资深演员魏小军用二十余年的坚守诠释了艺术工作者的职业操守。但正是这份坚守,让她在浮躁的『娱乐圈』️中保持了艺术家的尊严。她用实际行动证明,艺术的价值不在于曝光度,而在于对专业的执着…

她是北京人艺的台柱子,却出道25年无人问津,魏小军为何走到这步(她是北京人艺术家英语)

70和700的防『风衣』,到底有什么区别?(防『风衣』比羽绒服暖和吗)

300多的裤子、500多快600的外套🧥,工厂同款样样都不超过80~好的防『风衣』当然要考虑到这一点啦~ 它看起来就是正常的光面面料,但拿在手上的感觉居然有点肉嘟嘟甚至微微的绒感,有一丢丢罗汉果外壳那种触感,但是…

70和700的防『风衣』,到底有什么区别?(防『风衣』比羽绒服暖和吗)

中央企业累计上缴税费超10万亿元 助力高质量发展(中央企业中部门所属企业累计)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上午举行了“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张玉卓介绍了中央企业在“十四五”期间的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中央企业累计上缴税费超10万亿元 助力高质量发展(中央企业中部门所属企业累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