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多家外媒报道,瑞典高端香氛及生活方式品牌Byredo创始人Ben Gorham将于本月离职,结束他与这个自己亲手创立19年品牌的关系。
事实上,自2022年Byredo被西班牙时尚美妆巨头Puig集团收购后,Ben Gorham虽以“创意总监”身份继续留任近三年,但这一时间并不算长。
纵观香氛行业历史,类似“合作”往往持续更久:祖玛珑创始人在品牌被雅诗兰黛集团收购七年后(2006年)才因病离职;而馥马尔香水出版社创始人则在与雅诗兰黛集团共事近十年后,于去年选择离开。
正如“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小众品牌被大集团收购后,创始人的离开似乎已成必然。这背后涉及诸多因素:利益分配机制、品牌转型的博弈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小众品牌被大集团收购而踏上“规模商业化”征程时,“创始人”的角色就变得尤为微妙——他们的判断不再有分量,他们对于品牌的愿景或许也不再重要。
然而,关于品牌与创始人的关系,实则存在一个悖论:普遍认为创始人是品牌的灵魂,其离开往往被视为品牌衰落的开端。但纵观整个品牌发展史,我们会发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走向:
一方面,确实有不少品牌在失去创始人后逐渐沦为“资本工具”;另一方面,如Diptyque、阿蒂仙之香、SUQQU等小众品牌,尽管早已脱离创始人掌控,却仍能够跨越周期,甚至在如今的市场焕发出更独特的魅力。
也许,品牌跨周期成功的关键不完全在于“创始人”这一符号,而在于其核心理念能否转化为品牌的内在基因——
当创始人的审美与精神能够沉淀为可传承的风格与体系,并被后续团队真正理解、尊重与创新时,品牌便获得了超越个体存在的生命力。
01融合“街头与奢侈”“小众与商业”的非标品牌“Byredo重新定义了‘奢侈’的概念。”Ben Gorham曾经在采访中这样解释,“对我曾经所处的群体而言,传统的‘奢侈’是庸俗且浮夸的,但Byredo实际上让这个群体开始理解并渴望一种全新的‘奢侈’。”
Ben Gorham如此定义品牌哲学——融合街头文化的自由精神与奢侈品的精致美学。
实际上,相比香氛圈其他创始人,Ben Gorham的经历相对“野生”,正如他所说:“我是来自非主流文化的那群人。”作为印度与加拿大的混血后裔,他在斯德哥尔摩、多伦多和纽约的多元环境中成长,并经历了从职业篮球运动员到艺术学院学生的身份转型,这种始终游离于主流文化边缘的成长经历,恰恰塑造了他“非典型”的审美和商业视角。
与调香师Jérôme Épinette的偶然相遇,意外叩开了他的香氛事业之门。Ben Gorham曾坦言,早期的他对香水并无特殊热情,其更倾心于时尚艺术、社群文化和自由表达。
这也注定了2006年诞生的Byredo从一开始就不只是一个香氛品牌,而是一个融合艺术表达、社群文化和嗅觉美学的多维创意载体。
“记忆”是他的创意突破口。“多年来,我一直对记忆着迷。”他曾谈到,“对记忆的描述”是其一直以来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以气味,唤醒个人情感记忆”这样独特的创作理念,让Byredo在短短数年间就重新定义了现代香氛的艺术维度——不再仅仅是气味,而是承载情感记忆的时光容器。香氛业务领域,品牌靠「吉普赛之水」和「无人区玫瑰」迅速出圈,成为了现象级香氛品牌。
除了香氛,Byredo也在不断成长为横跨家居、时尚、美妆的全品类品牌。在2013年获得英国基金Manzanita Capital的投资后,就开始向时尚和生活方式领域延伸。2017年,Byredo推出首个完整的包袋产品线。
2019年6月,Byredo在巴黎男装周发布了首个由Ben Gorham亲自操刀设计的胶囊时装系列Byproduct。同年7月,Byredo推出首个自己的眼镜系列Solaires。
2025年,品牌和彩妆师Isamaya合作推出美妆系列。同年,该品牌又与珠宝设计师Charlotte Chesnais合作,在巴黎高定时装周推出胶囊高级珠宝系列Value Chain。而2023年,推出了高级珠宝系列产品Virasaat等,该系列从350美元(约合人民币2500元)的银戒指到27000美元(约合人民币19.3万元)的金项链不等。
“我们设定了自己的节奏类型。当你的业务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直营渠道进行的,并且已经花了很多年与许多人建立了联系,有了品牌自己的‘社区’时,你可以在你想要的时间,以你想要的方式,推出任何产品。”Ben Gorham曾这样谈到。
应该说,Byredo从未将自己局限于品类或市场的传统商业逻辑,而是开创性地做着“人群生意”,这是其“小众魅力”的所在;同时在与不同商业形态融合的过程中,「Byredo」逐步升华为一种跨越国界的当代潮流符号。
02超越“小众”的商业价值品牌发展进入关键权衡期这种兼具“风格性”与“流行性”的特征,让品牌拥有了超越“小众香氛”定位的商业价值。
2022年,在与欧莱雅、雅诗兰黛和资生堂的竞逐中,西班牙时尚美妆巨头Puig集团以超过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亿元)将其收购。那时Byredo的年销售规模在2亿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4亿元)。
在中国蓬勃发展的香氛市场中,Byredo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品牌已在中国内地开设了超20家门店。根据业内人士透露,2025年,Byredo在中国内地业绩增幅超190%;2022年,Byredo在国内某TOP5的购物中心店内月均业绩约达150万元。
“不管是从品牌美学还是商业维度,Byredo在香氛行业都是无可取代的,品牌在小众香氛圈和潮流圈都占据着重要位置。”有业内人士谈到。
“对于Ben Gorham来说,创作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品牌联名都是在与朋友的日常交流中谈妥的,全球门店设计和产品开发也都由他主导把控,Byredo的完整美学体系正是由其一手塑造。”
那为什么Ben Gorham要在这个时候离开自己一手打造的品牌呢?
据知情人士透露,Ben Gorham的离职决定更多源于其个人发展规划——对他而言,Byredo代表的香氛事业只是职业生涯的一个篇章,他有更多其他的热爱需要去探索和完成。
不管原因如何,Byredo实际上也处在一个品牌发展的关键权衡期。
首先是品类扩张的权衡。Ben Gorham的目标从来不止于香氛,从珠宝等产品线的高定价策略来看,Ben Gorham有自己的坚持。但这种“坚持”在品牌商业化进程中面临挑战——香氛产品成功的“内容溢价”模式能否复制到其他品类存疑。
特别作为品牌第二增长曲线的彩妆业务,在竞争白热化的高端美妆市场面临双重压力——既缺乏先入局优势,又需在已趋饱和的奢侈品彩妆赛道中建立差异化认知。
Byredo已发展为全品类生活方式品牌,香氛却是整体业务盘中的轴心骨存在,犹如品牌整体业务的定海神针。但随着全球香氛市场的成熟与消费者认知升级,行业正面临一个关键拐点:高端香氛品牌与奢侈品类相似,传统“情感溢价模式”实际正面临挑战。
而这个拐点困境,也是Puig集团要集中精力克服的。据悉,香水和时尚业务是Puig的最大业务板块,占公司总净营收的73%。
2024年在西班牙上市,标志着这个百年企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这家通过20余年战略性收购成功转型为香氛美容巨头的综合时尚集团,目前旗下运营着7大香氛品牌矩阵。
正值上市后的关键时期,Puig明显需淬炼其核心香氛业务交出亮眼成绩单,以回应资本市场的期待。
03品牌传承在于对“文化”的坚守而非个人崇拜有业内人士分析,这次全面接管Byredo之后,Puig的重点就是提振其香氛创作力与品牌内容力。
根据市场现有案例,独立品牌被“集团化”运作之后,有可能某种程度上陷入了创作瓶颈。这些品牌最初都以“反商业化”为使命,追求美学革命。但当被大集团收购后,往往不得不屈从于规模化发展的要求——通过渠道扩张和营销轰炸来快速释放商业价值。
“不过,从Byredo本身的品牌基因与Puig集团的管理风格来看,即便创始人离开,品牌也不太可能陷入‘大集团标准化’的发展窠臼。”上述人士分析。
Byredo与生俱来的跨界限基因,让其核心用户群体并非局限于专业香氛爱好者,而是更广阔的时尚潮流人群。一方面,市场对其创新尝试保持更高宽容度;另一方面,在坚守品质底线的前提下,Byredo获得了更自由的创意发挥空间。
有业内人士分析,Ben Gorham没有让品牌与自己形象过度绑定,这与Fenty Beauty等高度依赖创始人个人IP的品牌形成本质区别。
“他是一个‘幕后型’创始人——他既具备商人的精明与资本嗅觉,又拥有独特的凝聚力,能够通过清晰的目标设定、统一的主题叙事,将各类人才汇聚在同一个愿景之下。”
在他的带领下,品牌有了既定的创意氛围生态。正如Diptyque在创始团队奠定品牌美学基调后,后继者在自发传承中,也很好地保持了品牌的灵魂。
而Byredo确实拥有匹配的“后继团队”——Puig集团采取了一种“集权与自治”的混合治理模式,既不同于传统奢侈品集团的中央集权,也区别于完全放权的投资型管理。
Puig集团CEO Marc Puig曾如此形容这种独特的模式:“创造性地创新,保持每个品牌的真实性和独特性。”对于Puig来说,品牌的独特文化内核是最为核心的竞争力。
目前,Puig旗下的香氛品牌确实都很好地保留了文化精髓——潘海利根以现代视角重构英伦传统;阿蒂仙之香集结顶尖“诗人调香师”,将自然哲学化作充满诗意的嗅觉艺术;Dries Van Noten美妆与香氛线则严格延续时装的美学风格。
2024年,这三大品牌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有力印证了Puig在尊重品牌基因基础上实现商业价值的运营哲学。
“这个行业的确已经有很多大公司,但我相信,我们已经建立起一个非常独特的品牌组合。”Marc Puig曾表示。这种“独特性”在Puig的官网呈现方式中可见一斑——不仅清晰展示各品牌名称与链接,更通过人物特写和纪实影像,深度呈现每位创始人/创意总监的独特视角。
“Puig旗下每个品牌都是一个拥有完整世界观和独立叙事体系的‘创意宇宙’,就像文学创作中风格迥异的小说家,这些品牌在保持艺术独立性的同时,又通过Puig的运营框架形成有机的商业共同体。”有业内人士分析。
在这样的创意生态中,相信Byredo也能在原有的框架理念上继续翱翔。但眼下业界更关注的是:
谁将接替Ben Gorham执掌创意总监一职,继续引领这个先锋品牌开启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