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拆开一包薯片闻到的浓郁薯香,涂抹面霜时萦绕鼻尖的清雅花香,甚至点燃一支香薰蜡烛时弥漫的舒缓气息,背后都藏着一个充满活力的产业——香料香精。这个看似小众的领域,早已渗透到食品、化妆品、日用化工、烟草等几乎所有与“感官体验”相关的行业。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人们对香味的追求从“有无”转向“优劣”,天然香料的高效提取、功能性合成香料的研发、香气与产品适配性的精准调控,让这个产业迎来了技术迭代的爆发期。而在培养这类专业力量的领域,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香料香精化妆品学部早已深耕多年。
作为我国最早系统培养香料香精化妆品技术人才的教育点,上应大香料香精化妆品学部不仅整合了原国家轻工部直属的上海香料研究所资源,还形成了包含3个学院、4个系的完整教学体系。
其目前开设的4个本科专业各有侧重: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还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和IFT国际认证;化妆品技术与工程是上海一流本科专业,还是上海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生物工程则依托学部的实验平台,与多个企业共建实习基地。这种专业布局,几乎覆盖了“从香原料到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
再教学上,香料香精化妆品学部的“家底”也相当扎实。120名教职工里,74人有博士学位,45人担任博导或硕导,队伍里既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也有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更实在的是国际资源——与法国ISIPCA、美国罗格斯大学等高校常年合作,学生能参与闻香实验、赴法交流等活动,还能在与瑞士芬美意、奇华顿等行业巨头共建的实验室里练手。这种“把课堂搬进工厂,把专家请进实验室”的模式,让教学不只是书本上的理论。
要说最有特色的,当属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专业。这个教育部目录外的专业,把“调香”这件事拆解成了系统性的学问。尤其是实践环节,学生要在实验室里反复做闻香实验,对比不同批次香料的细微差异,甚至要去法国的合作院校学习调香理念。这种培养方式,说白了就是要让学生既能在实验室里合成出稳定的香味分子,又能在生产线旁解决加香时的技术问题,还能看懂国际香料巨头的技术文档。
从就业来看,这个专业的学生确实很“吃香”。毕业生能去做香原料提取、香料合成,也能当调香师助理,或者去百润、华宝、德之馨这些国内外知名企业做品质控制、销售。这些岗位听起来专业,其实就是把课堂上学的“香气仿真”“香精工艺”直接用到工作中,难怪行业里80%的高级技术人才都来自这里。
总的来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香料香精化妆品学部,就像一个“气味产业的孵化器”,不玩虚的,就是盯着行业需要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对于想在香料香精这个领域扎根的人来说,这里的培养模式,确实能让人从“知道香味”变成“会做香味”,再到“做好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