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浪潮与本土文化自信交织的当下,中国美妆品牌均面临同一核心命题:如何跨越地域与认知的藩篱,将根植于本土文化精髓的审美哲学,以最直接、最可感知的产品体验,触达国际主流消费者。国际零售平台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理想跳板。
近日,中国高端香水品牌闻献DOCUMENTS发布消息,携独家新香正式入驻丝芙兰渠道。
然而,丝芙兰中国近两年的日子并不好过,业绩持续低迷背后是本土化不佳、与渠道趋势错位所带来的问题,在此前提下,双方的合作会是互相成就吗?
01.
四年夯实高端香水定位
入驻丝芙兰是为拓展客群
根据资料显示,闻献创立于2025年,以“禅酷Bold-Zen”为核心风格理念,持续输出东方气味美学。其产品价格带定位于450元至3000元以上,品类矩阵涵盖香水、香薰蜡烛、线香及身体护理等香氛相关领域,并聚焦于香精含量高达15%-25%的高浓度香水作为品牌主打产品。
在将重心放在高端香水定位与品牌形象塑造的基础上,闻献也在尝试借助场域的构建与展示,更有效地夯实美学深度与文化辐射力。截至2025年7月,闻献已在全国17个城市开设25家线下门店,并在上海西岸梦中心开设旗舰空间“珑宫”,以高度定制的沉浸式体验放大品牌调性。
在接受USHOPAL GROUP的B轮融资时,闻献品牌创始人孟昭然就曾表示,闻献希望能借助其专业经验和领先地位,加强品牌审美创意优势,并在全球化渠道、商业运营、供应链方面获得更多助益,努力提升竞争力并成为更有远界的国际品牌,如今看来,闻献入驻丝芙兰的动作正是这一战略计划的后续延伸。
在入驻丝芙兰之际,闻献独家首发三款畅销香型的淡香精香水:“体物入微 SENSITIVE”、“夜漠回声 OFF”与“空无一木 VOID”。除上述新品外,同步上市的还有品牌经典淡香精香水“初熟之物 NAÏVE”与“杉间 INTER CEDAR”,以及两款香氛护手霜,延续品牌一贯的东方气味美学,在嗅觉语言中呈现独特中式意象。
据广州日报资讯,闻献此次入驻丝芙兰,是想尝试在集合店的新场景下,通过推出单价相对较低的小规格产品,降低试香和购买门槛,借力渠道扩大客群。
如其所言,丝芙兰作为全球高端美妆零售商,拥有覆盖中国3800家O+O门店的全渠道网络。其线下门店多位于中高档商场一层中心位置,入驻品牌传统上均为雅诗兰黛、迪奥、兰蔻等国际一线大牌。对闻献而言,入驻这一渠道意味着触达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也将借助其触达全球消费者的强大渠道力进入更多消费客群的视野,或将推动其国际化进程。
02.
渠道变革业绩低迷
丝芙兰正处转型关键期
引入闻献背后,是丝芙兰系统性战略转型的关键一步,丝芙兰中国着正尝试转变过去几乎只与国际美妆大牌合作的策略,正积极拥抱日益崛起的中国国产品牌。
2022年,丝芙兰启动“就耀中国造”中国品牌发光计划,宣布将在3年内扶持5个本土高端美妆品牌成为销量过亿的代表,2025年初,中国香氛品牌MAISON de SIT.E作为独家品牌进驻约180家丝芙兰门店,随后国货美妆优时颜也宣布入驻全国50家丝芙兰门店。自此来看,闻献的加入进一步丰富了丝芙兰的国货高端矩阵。
丝芙兰之所以选择持续接纳国货品牌,改变旗下的商品品牌构架,主要是由于其在中国市场所面对的发展困境。
一方面,丝芙兰中国在高线城市发展进入瓶颈的前提下,开始向低线城市延展,由于其定位高端,但国际大牌多已通过专柜完成渗透,具有较为稳定的客源,本地门店也由于更了解消费者、选品及定价更符合需求,丝芙兰的下沉尝试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坪效偏低。
也因其高端定位,在消费市场整体低迷的背景下,丝芙兰仍过度依赖缺乏渠道价格优势的国际品牌,却在可支配收入更低的低线城市开拓市场,构成明显冲突。
另一方面,本土美妆集合店的崛起正重塑渠道规则,它们凭借高性价比与沉浸式体验强势抢占市场。以KKV、WOW COLOUR、话梅为代表的新兴集合店,凭借高效的供应链、敏捷的小单快反模式、亮眼的库存周转率、强大的流量运营能力、本土化的精准选品、丰富的SKU布局以及覆盖主流消费区间的价格策略,从多维发力,对丝芙兰中国的线下门店形成降维打击,进一步加剧了其业绩压力。
在此背景下,丝芙兰中国势必要寻求转型。对丝芙兰而言,引入兼具文化特色与高端定位的本土品牌,是应对市场巨变的关键策略。闻献顺势推出的小规格、较低单价系列产品,也为丝芙兰探索低价市场提供了台阶。在坚守高端定位的前提下,通过低价试用与体验吸引消费能力有限的消费者,并以种草效应扩大客群,可能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