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美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微整形的认知也从“填充表层”逐渐上升到“结构支撑”。面部衰老,并不仅仅是皮肤变松弛,而是源自底层骨骼结构的变化。当支撑面部的“架子”发生退化,衰老问题自然层出不穷。
近年来,越来越多专家提出:“抗衰从骨开始”其中最具代表性、效果显著的技术之一便是——轮廓固定。本文陈思医生就将对其进行解析。
“轮廓固定”并不是简单粗暴的“面部填充”,也不是单一的玻尿酸注射,而是一种基于骨相结构的深层轮廓改善技术。
本质上,它是通过精细的三维层次诊断,并使用合适的针剂材料,于特定面部骨性支点进行填充,从而起到恢复骨量、加强支撑、提拉面部的功效——就像给老化的帐篷重新搭好支架,帐布自然就能舒展开来,恢复紧致与挺拔。
人的面部可以类比成一个“帐篷”:骨骼是帐篷的支架,皮肤、软组织是外层的帐布。随着年龄增长,面部的骨量逐渐流失(被称为“颅面萎缩”),支撑结构减弱,皮肤、软组织自然下垂松弛,眼袋、法令纹、轮廓模糊、苹果肌塌陷等问题接踵而至。、
轮廓固定可分为“内轮廓(T区)”和“外轮廓(U+V区)”两个部分。
1、内轮廓固定
主要区域:眼周+鼻周
这是面部衰老“先行区”,也是面部最敏感、组织较薄弱的区域,要求较高的注射技巧与材料选择。
眼周包括:泪沟、黑眼圈、上眼睑凹陷、眉弓塌陷
鼻周包括:山根低平、鼻基底凹陷、法令纹深陷、苹果肌塌陷下垂
这一区域的操作需讲究“分层+分点+分材质”,尤其对材料的黏弹性、支撑性、安全性要求较高,才能在提升立体度的同时兼顾自然与稳定。
2、外轮廓固定
U区固定:拉提上中面部
专注于额顶发际线、额角、太阳穴、耳前发际线等部位。
作用:上庭结构固定、改善抬头纹、眼尾松弛、中面部下垂等问题,提升整张脸的拉提感。
V区固定:支撑下庭线条
包括下颌角、下腮骨、下巴。
作用:增强面部下庭支撑,改善双下巴、下颌模糊、轮廓线坍塌等现象,使面容更加紧实有型。
轮廓固定的最终效果,不是“填满”某块区域,而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骨架比例、面部层次、衰老程度,量身定制点位与材料组合,用更少的量打造更精准立体的支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