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底液试用装的海绵被我攥得变形。顾客指着镜子里的自己问 "这个色号显不显瑕疵" 时,我下意识地用手背挡住脸颊 —— 颧骨处的扁平疣在射灯下格外显眼,那些凸起的小疙瘩,比顾客脸上的痘印更碍眼。
作为化妆品柜台的优秀导购,我曾能准确推荐适合不同肤质的产品。然而,八个月前,我的眼角突然出现了几颗扁平疣,最初我以为是过多使用试用产品引起的过敏,但这些疣后来扩散到鼻翼,即使是最厚重的遮瑕膏也无法掩盖。有一次为顾客试色时,她盯着我的脸说道:“你自己都不使用你们家的产品啊。”我握着口红的手瞬间感到冰冷。
新品发布会变成了一场煎熬。在聚光灯下,不仅要给模特补妆,还要接受媒体的拍摄。我只能提前两个小时开始化妆,反复用遮瑕膏拍打在疣体上,然后再厚厚地扑上一层散粉。然而,只要一出汗,凸起的地方就会变得发白,仿佛脸上撒了一层面粉。有一次被一位网红博主拍到,配文是“连导购都遮不住的瑕疵,这产品能信吗”,评论区的嘲讽让我哭了一整晚。
试用装变成了我不敢碰触的禁区。过去我总是亲自向顾客演示,现在却只能用化妆刷轻轻地扫过去。当顾客疑惑地问“你怎么不试”的时候,我只能找借口说“刚过敏”。柜台经理和我谈话时提到“形象至关重要”,我在镜子中看到了自己,第一次感到这份工作与我愈发远离。
我尝试了各种偏方。用白醋敷脸后,皮肤红肿不已,反而让疣体更加明显;某种所谓的 "神药" 涂抹后,不仅没能消除疣体,还导致了接触性皮炎,整个脸肿得像个馒头。那段时间,我都戴着口罩,将自己掩盖得严严实实,连跟闺蜜的聚会也找借口推辞,生怕别人看到我脸上的 "秘密"。
在某次整理客户档案时,我发现一位曾购置过抗病毒药物的记录。备注中写着“扁平疣三个月治愈”。我决定试一下,便联系了她。在视频中,她面带灿烂笑容,完全看不出曾经有过疣体。她向我展示了购买记录:“口服配合外用,坚持下去就有希望。”
治疗的时间仿佛是在调制复杂的底妆。每天早上,首先用氨基酸洁面乳洗净面部,接着将凝胶轻轻涂抹在疣体上,清凉的感觉让我感到凸起处的灼热感有所缓解;每晚吃药时,我总是默默地阅读药盒上的注意事项。最开始的两周,疣体并没有显著变化,我对着放大镜下的脸叹息,甚至考虑辞职换一份无需见人的工作。
在第三周的晨曦中,惊喜悄然降临。眼角最大的疣开始变黑、缩小;到第六周,鼻翼上的疣体成片脱落,露出了下面嫩粉的新皮肤;两个月后,当最后一颗疣彻底消失时,我第一次对着镜子,勇敢地在没有遮瑕的情况下出门。
如今的我,能够自信地向顾客展示产品了。有位顾客询问我皮肤改善的秘诀,我微笑着拿出那套组合装说:“最好的遮瑕,莫过于从根本解决瑕疵。”看到她们眼中闪烁的希望,我突然领悟到:那些戴着口罩工作的日子和反复涂抹药膏的早晨,并非徒劳 —— 真正的美,不是依赖于表面的修饰,而是勇于面对并治愈每一个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