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陈柯旭
“当不了学霸,就当校花”正在吞噬青少年认知。
近日,据媒体报道,正值暑假,不少整形美容门诊迎来热潮,青少年接诊量明显增加。在记者采访中,部分医院的整形美容门诊,未成年人日接诊量达20多位。
越来越多青少年加入“医美大军”,咨询的整形项目也是五花八门。一些是必要的功能性修复,比如腋臭、倒睫、疤痕治疗等,因为影响青少年正常社交生活,应尽早安排手术,得以恢复健康状态。但还有不少出于美容改善类的需求,包括割双眼皮、隆鼻削骨、打瘦脸针等项目,仅仅因为受到社会环境影响,越来越多青少年盲目跟风“邪修”变美,导致容貌焦虑逐渐低龄化。一旦整容效果没有达到预期,青少年更容易变得自卑敏感,甚至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部分医疗机构为了利益,过度营销容貌焦虑,夸张宣传“一刀变美”的错误观念,却对医疗行为潜藏的风险隐患只字不提。“变美狂欢”的背后,医美行业乱象丛生,让人触目惊心。
央视财经曝光水光针“美丽陷阱”,部分正规医美机构蒙骗顾客违规注射,88元水光针其实是腹腔防粘连凝胶。微创变美看似价格低廉,效果明显,实则是收割消费者的智商税。从违规注射到走私“三无”针剂,这些行为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更给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
颜值不等于竞争力,整形更不是成人礼。青少年想要暑假悄悄“逆袭”,开学惊艳全场,与其冒险躺在手术台上,不如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积极锻炼身体。毕竟,真正的美是自然的,更是多元的,而非毫无特色的流水线“网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