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吴艳妮打破女子 60 米栏全国纪录的欢呼声还未散去,阿迪达斯推出的那张她与妈妈熊艳的合作海报,已经悄悄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焦点。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摆拍,这张看似简单的海报,却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无数人心中的涟漪。从品牌营销的角度看,阿迪达斯这步棋走得既巧妙又精准,每一个细节都藏着打动人心的密码。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它让品牌新 slogan “You got this” 真正落地生根。
2024 年阿迪达斯更换这句口号时,很多人只觉得这是一句励志的空话 ——“你能行” 三个字轻飘飘的,少了点能抓住人的实在感。而吴艳妮和妈妈的故事,恰好给这句口号装上了血肉。海报里,妈妈熊艳赛场边那抹紧张又骄傲的身影,夺冠后亲吻女儿额头的瞬间,把抽象的 “支持” 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画面。
人们看到的不再是一句冰冷的广告语,而是每个普通人都经历过的场景:在我们奔跑、冲刺、想要放弃的时候,身后总有那么一个人,用眼神告诉你 “别停下”。
这种具象化的表达,让品牌理念从 “鼓励挑战” 悄悄转向 “懂得支持”,自然得就像水融入泥土。
更难得的是,它打破了传统体育营销中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海报上的妈妈不是模糊的 “吴妈妈”,而是清清楚楚标注着 “熊艳” 的独立个体。
这个小小的细节,藏着大大的智慧 —— 长久以来,女性在广告里要么是 “某人的妻子”,要么是 “某人的母亲”,仿佛永远是别人的附属品。
而阿迪达斯偏偏让熊艳以自己的名字站出来,她的骄傲不只是因为女儿夺冠,更是作为一个母亲、一个独立女性的真情流露。
这恰好踩中了当下女性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们渴望被看见的,从来不是 “谁的谁”,而是 “我是谁”。当一个品牌愿意尊重女性的个体价值,女性消费者自然会把它当成懂自己的 “知己”,这种情感连接,可比任何促销活动都来得牢固。
据数据测试,真实营销的用户接受度比传统广告高 34%,其实不用数据也能感受到:当我们看到海报里那瞬间的真情流露,会下意识想起自己人生中那些相似的时刻,这种共鸣是任何虚构情节都模仿不来的。它让广告不再是品牌单方面的 “自说自话”,而成了一场和消费者的 “心照不宣”。
说到底,阿迪达斯这张海报的 “赢”,赢在它懂人心。它没有把吴艳妮当成一个遥不可及的冠军符号,也没有把妈妈塑造成一个符号化的 “支持者”,而是把她们还原成了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在品牌营销越来越依赖花哨技巧的今天,这种回归真实、尊重个体的态度,反而成了最稀缺的竞争力。
当一个品牌愿意蹲下来倾听,愿意看见每个人心中的柔软与坚强,它的声音自然会被更多人听见。这张海报的热度或许会慢慢褪去,但它留下的启示却很清晰:最好的营销,从来不是说服别人相信你,而是让别人觉得,你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