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美与丑其实并不能单靠身材来判断,社会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胖子都是潜力股”。然而在当代,人们对美的追求常常以瘦为美,越显骨感越被视为时尚。确实,瘦削的身形给人一种修长的轮廓与清晰的线条,往往让人看起来更赏心悦目;但若过度瘦弱,便可能显得不健康,甚至接近病态。与此同时,身材过于臃肿也会让人觉得不雅。关于对美的追求,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多元的审美观念,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被后人传颂的“四大美人”,成为千古话题。
在“四大美人”之中,只有唐朝的杨贵妃与其他三位有所不同,她的美貌常被解读为与体态的丰润相吻合,成为“以胖为美”的象征之一。而其他三位则以清瘦的身影著称。因此,后来有人据此推断:唐代盛世里流行的是“胖即美”的审美风潮;然而这是不是有据可考的真实现象?所谓的“胖”,究竟是否真的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肥胖,还是更多地指一种圆润、富有气质的体态与丰盈的美感呢?这个历史之问,至今仍在学术与民间的讨论中反复被提起。
“大唐盛世”这四个字,足以映照当时的富足与开明。长安城内车水马龙,市井繁华,文化的交流比比皆是,海内外的商旅与学者在此汇聚,制度也相对开放包容。这种强大与开放为众多能歌善舞的美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其中以杨贵妃最为家喻户晓,成为那个时代传奇与美的象征。
她的本名是杨玉环,出身于宦门名门,从小接受的是典型的大家闺秀教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举止举止都透露出高雅与端庄的气质。后来她嫁给寿王李琩,成为寿王妃;传说中她又被命令出家,暂作女道士,随后又被唐玄宗召回,重新入宫,封为贵妃,身份地位一跃而上,成为后宫最受宠爱的女人之一。
而杨贵妃之所以被誉为“能歌善舞、温婉动人”的人选,除了天生丽质与温柔性情外,她入宫后严格恪守礼数,不干涉朝政的纷扰,始终以自己的美貌与舞技来获得皇帝的宠爱。她及其家族也因此获宠,地位与权势迅速提升,常被形容为“人得其道,连带家族也随之兴旺”。民间流传甚多的说法,常把这一现象与“以胖为美”的风潮联系在一起;但当我们回望史料,会发现杨贵妃真正的魅力远不止于体态,她的气质、才艺与在宫中的角色同样决定了她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那才是真正的美女所散发出的综合美感。
《资治通鉴》等史书对她的记载中提到“素有肉体,天资丰艳……”这类描述,在现代人听来大多会理解为一种丰盈而不失风韵的身材与气质。她在宫廷舞乐中展示的舞姿,柔和而流畅,常常给观者带来恬静而高雅的美感。若以今日的审美来评断,若她真的如传言那般臃肿,或许难以完成那些高难度的舞步与旋转,但从史料与后人的描绘来看,她的身材与灵动并不矛盾,相反,这种丰盈的体态更像是她舞蹈中的一种力量与气场的体现。与当代许多身材高挑、苗条的舞者相比,杨贵妃的舞姿在柔美中透着自信,成为那段时空里独特的美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