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为什么情绪正在成为美妆的新成分?
浏览一下小红书或者抖音,不难发现情绪护肤的社媒声量在这两年异常的火热,有人认为,是美妆产业中的成分一词正在发生实质的变化。
在过去,它指代的多是A醇、烟酰胺等具备各类护肤功能性的物质;而如今,随着更加年轻的美妆消费群体逐渐成为主流人群,一系列在现代语境下围绕着更加细分的、具体的生活场景的崭新需求不断涌现,情绪和皮肤健康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也通过大众媒体的传播变得更加广为人知。因此可以说,情绪成为了某种意义上一种新的“成分”。
皮质醇是一种压力激素,外部物理性的压力(紫外)或心理性的压力(焦虑)都会促进皮质醇的分泌。皮质醇升高会引起皮肤干燥,经皮水分流失增加;同时,皮肤变薄,弹性减小,更容易出现细纹、皱纹。
这样的认知并不是一蹴而就,时间倒退回几年前,情绪护肤和神经美容还在经常被混为一谈。所谓的神经美容主要依赖于皮肤中存在的神经末梢与递质,即使不经过大脑中枢,也可以直接对皮肤产生影响。业界曾有这样一个较为形象的比喻:海洋中的水母虽然与人类同样具有皮肤和神经系统,但它们却不存在生物学意义上的大脑和情绪。所以,若某一功能成分对水母依然有效果,则属于神经美容的范畴。与之相反的,情绪护肤则需要经过情绪这一高级的心理过程的全程参与,它们可以是心态的变化、状态的调整等等,再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间接改善皮肤的状态。
皮肤-脑-肠轴(Skin - Brain - Gut Axis) 的相互作用
视角再转向科研领域,学界对“皮肤-脑轴”(skin-brain axis)的不断深入探索,也为情绪护肤提供了更加完备的理论依据。来自法国、美国和日本的多国学者今年于Clinics in Dermatology上发表的一篇名为Beyond beauty: Neurocosmetics, the skin-brain axis, and the future of emotionally intelligent skincare的研究综述,通过聚焦神经化妆品这一神经科学、皮肤病学与心理皮肤病学交叉的前沿领域,以皮肤-脑轴为核心,阐述了其神经皮肤(皮肤含神经递质受体与神经介质,如 β- 内啡肽、多巴胺)、神经免疫机制,探讨了皮肤微生物群通过肠道-皮肤-脑轴对情绪与皮肤反应的潜在影响。
皮肤并非孤立的屏障,而是通过 HPA 轴(中枢 + 外周)、自主神经系统,与全身神经 - 内分泌 - 免疫网络深度联动。
研究发现,皮肤-脑轴能够通过皮肤自身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等产生神经介质)与大脑形成双向通信,再借助神经肽、神经递质调节剂等成分调节皮肤神经感觉信号与外周神经免疫通路,进而影响情绪状态。
图源《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
要是暂且抛开生物学机制的范畴,情绪护肤的深入人心是否还存在其他因素呢?根据《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在受访群体中,近七成在日常生活中存在持续性的焦虑问题,较五年前上升21%;一份来自英敏特的报告同样指出,有89%的成年人会积极寻求各类减压方式以帮助自身缓解心理问题。
图源东方财富网
在充斥着各种不确定的时代高压之下,全民范围内普遍紧绷的心理状态催生了疗愈经济的蓬勃发展,这一点🕐️从泡泡玛特新晋出圈的Labubu再到笼络了上至80后下至10后的吃谷文化中就可见一斑。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通过具有掌握感的消费行为寻求着看得见、抓得住的心理慰藉,美妆产品自然也成为了其中重要的环节。
在科学突破与社会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从成分护肤再到情绪护肤,美妆行业正在面临一个重要的模式转型。随着情绪这一难以被观测和量化的存在成为着美妆产品配方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新型成分,许多品牌也试图通过具体的概念或产品以不同的形式触达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和功能需求,以油养肤正是当中的重要载体之一。
02 从边缘到百亿赛道,“油”做对了什么?
在情绪护肤的众多载体之中,以油养肤凭借着油性物质独特的质地、迥异的芳香以及轻盈的使用方式,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品类之一。油脂天然的亲肤性与封闭性不仅具备着有效修复皮肤屏障的功能,它自身携带的包裹感、嗅觉愉悦等附加因素更是和具体的功效共同构筑了一整套多维度的心灵疗愈体验,完美契合了当下情绪护肤对感官体验和情感价值的追求。
图源《2025年以油养肤品类趋势洞察》
但以油养肤的概念并非一开始就如此被大众所欢迎。在传统的观念中,提到油脂便会想到厚重、粘腻等等关键词,用这样的物质来护肤听上去就像是又一个被营销学包装出来的伪概念。要打破这样的观念绝非易事,但随着以林清轩、阿芙等一众品牌先后通过产品的科学实证打造出来的金字招牌逐渐在市场发出声量后,这样的老旧观念终于开始松动。如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以油养肤已经进入了一个大品类的时代,并正在向全品类进行着渗透。
有这样的几组数据佐证了这个观点:2025年,以油养肤只是规模不到10亿的边缘品类,而今年,它已经跃升为百亿俱乐部的核心品类,整个油类护肤生态圈预计将突破数百亿。4年间不仅实现了规模成数倍的增长,溢价能力也显著提升。
消费者的认知在转变、需求在转变,这同样驱动着品牌和产品随之积极地转型,用科学实证塑造产品的信任状,正是通过差异化策略在这一领域建立竞争优势的不二法则。像是林清轩深耕红山茶花油的研究,结合现代科技实现“细胞级抗皱”,其核心产品累计产销超3000万瓶;伊帕尔汗则借助新疆薰衣草产地优势,提出情绪护肤理念并延伸至香氛系列;阿芙秉承着“源于自然,忠于科学”的理念,利用生物发酵技术,从微生物筛选,培养基的优选、产物的鉴定等方面深耕现代科技的硬功夫;PMPM则通过对年轻群体皮脂变化的深入研究,打破了油类只适用于熟龄肌的偏见,将油类产品推向更广阔的消费层级。
技术创新同样是推动以油养肤品类发展的关键动力。为解决传统油类黏腻厚重的痛点,许多品牌更是纷纷通过剂型革命与配方优化实现突破。从某种层面来看,以油养肤产品的科技属性是扎根于全链路的各个环节之中。如今,随着品类的发展,以油养肤也已经实现了从面部到全身的使用场景延伸。从沐浴油到护发精油,从防晒油再到口腔护理油,油脂成分正在人体表面叙述着比以往更丰富的功能叙事,为消费者提供着远超过去的油养+情绪体验。这也就难怪会有行业媒体感慨道,在今天其实所有化妆品都可以用以油养肤的理念重做一遍。
03 情绪护肤正在重塑健康美妆生态
“以油养肤”的发展历程正是情绪护肤逐步超越营销概念,向着科学化、系统化持续演进的缩影。这不仅单单体现在成分或技术的创新,更关键的是能否构建从产品功能到情感体验的全链路价值体系。从单一成分的传统油基,历经水油双相、按肤定制的智慧油,演进至融合微生物与益生元等前沿科技的生态油时代。以油养肤的发展路径清晰地反映出在科学认知与技术应用上的层层深化。
在功效层面,油类产品早已突破基础的保湿功能,越来越多地融入美白、舒敏、抗衰老等活性成分,实现精准靶向的护肤目标。而除了成分与技术的硬实力提升,感官体验与情绪共鸣也成为产品差异化的关键维度,而油类产品的本质正是情绪与功效的双重载体。
根据麦肯锡《Future of Wellness》报告预测,到2027年,全球情绪健康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美元💵,其中具备情绪调节功能的个护美妆年增速超过10%,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由此,我们不难想象在未来,情绪护肤的发展将呈现出怎样的一副多元化的形态。一方面,品类的不断扩展使得皮肤从各个维度上都能对应的场景化的覆盖;另一方面,产品形态也在突破传统的界限,从内服外养再到与智能健康管理的深度融合等,都在让情绪护肤这个概念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情绪护肤的火热是多方因素的共同加持,而落到具体的产品上,成败与否仍离不开科学支撑与情感共鸣的双重平衡。它需要借由气味、质地、包装等打造令人愉悦的感官体验,更需要严谨的功效数据和生物指标作为消费者信任的基石,若是后者缺席,再高级再前沿的理念也仍旧会是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