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画出自然通透的皮肤却总画成 “塑料感”?先懂色彩逻辑,再按步骤实操,新手也能轻松拿捏,具体内容如下:
一、先搞懂:皮肤绘画的核心色彩理论
- 冷暖光影规则
- 调色板上冷色与暖色被直线分隔,记住关键原则:暖光下的阴影偏冷,冷光下的阴影偏暖。比如阳光(暖黄)照在皮肤上,阴影要带冷调;皮肤还会反射周围环境色(如蓝天的蓝色),别忽略环境影响。
- 避开肤色选择误区
- 新手常犯 “过饱和” 或 “全去饱和” 的错,选色时要守住 “颜色方块” 的中心或左边缘,且必须遵循 “弧线规则”—— 沿光谱移动选色,而非只在单一色块里挑。对比两个球体:只在方块选色的左侧显沉闷塑料,沿弧线 + 光谱选色的右侧更丰富逼真。
- 皮肤通透感技巧
- 皮肤在阳光下会透光,尤其耳朵、鼻孔、手指内侧这些区域,涂成红色调能瞬间提升真实感。
二、实操 7 步画皮肤,细节拉满不踩坑
- ①填充底色:用套索工具给皮肤区域填基础肤色,快速确定范围。
- ②铺色块:用硬刷勾勒皮肤的大致色块,区分不同区域的基础色调。
- ③加阴影与腮红:用纹理刷或软刷添阴影,再点上淡淡的腮红,增加气色。
- ④混合颜色:用混合工具或软刷晕染颜色,但别过度混合—— 真实光影中,脖子等部位的阴影是尖锐的,并非全是柔和过渡。
- ⑤叠加深浅光影:继续加阴影和高光,套索工具能精准圈定区域,避免颜色串色。
- ⑥加环境光反射:若有额外光源(如蓝色环境光),用软硬刷在受光面添反射;可试 “颜色减淡”“屏幕” 等混合模式,增强光效。
- ⑦补最终细节:在额头、颧骨、下巴、鼻尖、眼角加高光,点睛提升立体感。
按这套方法画,皮肤既能避开塑料感,又能透出自然光泽,新手多练几次就能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