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管理的核心是每个人的皮肤类型和状态都是不同的,而判断皮肤类型是制定方案的第一步。需通过“洁面后观察法”(洁面后不涂任何产品,观察1-2小时)结合日常状态,精准区分以下5种常见类型:
一、干性皮肤
洁面后紧绷感明显,易干燥脱屑,无油光,对外界刺激敏感,易长干纹 以“『补水』+锁水”为主,避免使用清洁力过强的产品,多做保湿导入、角鲨烷护理 。
二、油性皮肤
洁面后1小时内T区(额头、鼻子)甚至全脸出油,毛孔粗大,易长黑头、粉刺、痘痘,但不易长干纹 以“温和清洁+控油平衡”为主,避免过度清洁,可搭配水杨酸、果酸等疏通毛孔 。
三、混合性皮肤
T区偏油(出油、毛孔大),U区(两颊、眼周)偏干,是最常见的类型 分区管理:T区侧重控油疏通,U区侧重保湿修复。
四、敏感性皮肤
易出现泛红、刺痛、瘙痒,遇冷热刺激或使用新护肤品时反应明显,角质层通常较薄 以“修复屏障”为核心,选择无香精、无防腐剂的温和产品,避免去角质、高浓度酸类项目 。
五、中性皮肤
洁面后紧绷感30分钟内消失,全脸出油均匀,无明显问题,是理想皮肤类型 以“维持平衡”为主,基础清洁+保湿+防晒即可,定期做基础『补水』项目 。
皮肤管理师服务客人第一步就是要判断客人的皮肤属性和皮肤状态,不能一眼看出的,就可通过洗脸法判断。根据较为科学的判断后,才能开始做项目,顺着皮肤的问题去解题,而不是照搬模版去服务。皮肤很脆弱所以更要细心呵护,无论是什么肤质,只要找对问题,有了大致方向,改善起来就会快速且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