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4日消息(记者任梦岩 王伟)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山东青岛平度被称为“中国睫毛之都”。从村办睫毛厂起步,如今当地从事睫毛行业的市场主体超过5000家,年产值达百亿元。中国之声特别策划《我们村的“王牌”》4日推出:《睫毛“翘”动世界》。
全球每10副假睫毛,就有7副产自山东青岛平度。它的起点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平度大泽山镇芝莱山村的村办小厂。王鹏娟的创业之路从在家里的平房办假睫毛加工作坊做起,一副小小的睫毛,工序却很复杂。她将剪裁、编织等工序分包给村里带孩子的妇女们,自己负责最后的定型和包装。
王鹏娟:就像咱们剪头发一样,一剪刀下去你的头发是平的,我给你打薄,你的头发就会看出有层次感了,这个睫毛就需要一根毛、一根毛地打。
随着产业壮大,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产业升级也迫在眉睫,睫毛厂渐渐开到了大泽山镇、开到了平度市。王鹏娟也在平度市区的产业园里买下了新厂房。
王鹏娟:我们的用工量很大,我在平度产业园又买了厂房,花了800多万元,在装修着。
在平度市一家睫毛加工厂内,记者看到,原来需要纯手工完成的多道工序,正在被机器替代。
如今,在新建的青岛美妆在线新经济产业园里,自动化设备已大幅提升效率。过去工人手工一天最多生产300副假睫毛,现在机器能生产近1000副。
然而,产量上去了,品牌短板依然存在。产业园运营部负责人潘薪宇坦言,他们希望建厂只是平度睫毛企业“进化”的第一步。
潘薪宇:平度现在假睫毛企业市场在册的有5000多家,其中3800多家都是个体工商户,企业还是占少数。产业想走向正规,还是得往产业集聚方面发展,做产品质量。通过整个园区、整个平度做“睫毛之都”区域品牌,打造城市IP,通过这个IP来带动所有平度睫毛企业在网上的销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