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 修人像,第一步得把肤色 “调正”,不然后续磨皮再狠也像 “假面人”。打开 “基本面板”,先看色温 —— 要是拍出来肤色偏黄,就把色温往蓝色方向拉一点,别拉太猛,不然会像 “阿凡达”;要是偏红,就往黄色方向微调,直到肤色接近真人肤质。然后调 “色调”,偏绿就加红,偏粉就加绿,比如拍户外人像,草地反光可能让肤色偏绿,加一点点红就能拉回正常。记住,肤色校准要 “微调整”,别追求 “一键完美”,比如把色温从 5500K 调到 5300K,比直接拉到 4800K 自然多了,毕竟真实肤色本就不是 “统一色卡”。
光影优化:让肤色 “有明暗层次”,别拍成 “平板脸”好的肤色得有 “光影过渡”,不然再白也像 “纸糊的”。在 “基本面板” 里调 “曝光” 和 “对比度”—— 曝光别拉太高,不然肤色会过曝泛白,保留一点点暗部细节,比如颧骨下方的轻微阴影,能让脸更立体;对比度适当加一点,让肤色的明暗交界更自然,比如鼻梁两侧的阴影、额头的高光,形成自然的 “光影轮廓”。要是脸上有局部过亮或过暗,用 “渐变滤镜” 或 “调整画笔” 局部调整,比如眼下有黑眼圈,就用调整画笔轻轻提亮,范围别太大,不然会像 “涂了白腻子”;额头太亮就稍微压暗,让整体光影更协调,像 “自然打了柔光”。
细节磨皮:保留 “皮肤纹理”,别磨成 “光滑塑料”LR 磨皮最忌 “一刀切”,得在 “磨皮” 和 “质感” 之间找平衡。打开 “细节面板”,先调 “ luminance(明亮度)降噪”,数值别超过 20,太高会让皮肤纹理消失,变成 “光滑的鸡蛋壳”;再调 “颜色降噪”,把肤色里的杂色去掉,比如脸上的红血丝、痘印,数值控制在 15-25 之间,保留皮肤本身的通透感。要是有明显瑕疵,别用 “污点去除” 工具瞎点,放大图片,精准点击瑕疵,比如痘痘、斑点,力度调小,让修复痕迹更自然,像 “天生没长瑕疵” 一样,而不是 “糊了一层马赛克”。记住,磨皮是 “修饰” 不是 “重塑”,保留毛孔、细纹等小细节,肤色才会更真实。
HSL 调色:给肤色 “加通透感”,别让颜色 “闷沉沉”HSL 是肤色的 “通透剂”,能让肤色从 “灰扑扑” 变 “透亮”。打开 “HSL 面板”,选中 “红色” 通道 —— 肤色里的红色主要来自嘴唇和脸颊,适当提高 “饱和度”(别超过 + 10),嘴唇会更红润,脸颊有自然血色;再提高一点点 “明亮度”(+5 左右),肤色会更通透,不会显得暗沉。然后调 “橙色” 通道,橙色是肤色的主色调,降低 “饱和度”(-5 到 - 10),避免肤色太橙像 “橘子皮”;提高 “明亮度”(+8 到 + 15),让肤色更白皙,但别太高,不然会像 “涂了粉”。要是肤色偏黄,就在 “黄色” 通道里降低 “饱和度”,加一点点 “蓝色” 平衡,让肤色更接近自然肤色。
校准工具:给肤色 “锁色”,别让后期 “跑偏”最后用 “校准面板” 给肤色 “定色”,避免后续调整让肤色变味。在 “红原色” 里,把 “色相” 往黄色方向拉一点(+5 左右),让肤色更暖更自然;“饱和度” 加一点点(+3),增强肤色的通透感。“绿原色” 里,把 “色相” 往黄色方向拉(+8 左右),减少肤色里的绿色调,比如户外拍摄时的草地反光;“饱和度” 适当降低(-5),避免肤色泛绿。“蓝原色” 里,“色相” 别乱动,“饱和度” 加一点点(+3),让肤色的冷色调更平衡,比如肤色偏暖时,加一点点蓝色能中和,不会显得太黄。校准工具像 “肤色保镖”,能让调好的肤色更稳定,后续加滤镜、调风格也不容易跑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