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珠江台黄金时段总飘着四把"金嗓子"。
郑达的《今日关注》、陈扬的《新闻日日睇》、何浩鹏的《五年级插班生》、林颐的《天生快活人》,承包了老广们的茶余饭后。
谁能想到三十年后的今天,这四位粤语主持天王会活成四部截然不同的现实剧?
郑达的直播间里正上演魔幻现实。
曾经在《今日关注》为民请命的"包青天",如今对着手机喊"家人们三二一上链接"。
茅台镇酱香酒在他手中翻飞,688元的定价让老粉直呼"肉赤"。
更戏剧的是,这位67岁的老主持常因网友砍价急得爆粤语粗口。
陈扬的养老院生活成了无声的抗议。
十年前他因批评亚运工程扰民被雪藏,去年突发脑梗后彻底淡出视线。
护工说老人常盯着《新闻日日睇》重播发呆,偶尔喃喃自语:"现在哪还有人敢说真话?"
当年那个拍桌怒斥豆腐渣工程的小老头,终究活成了时代注脚。
何浩鹏的光头在直播间格外晃眼。
抗癌五年后,他带着半截舌头杀回镜头前。
从教00后跳"科目三"到带货防脱洗发水,57岁的"肥鹏"活成励志符号。
有网友调侃他"恰烂钱",他笑着怼回去:"鬼叫你穷啊,顶硬上啦!"
林颐的录音棚依旧飘着《天生快活人》的旋律。
四大名嘴中唯一没翻车的他,正带着徒弟策划粤语RAP新节目。
面对"粤语节目没人看"的质疑,他反问:"周星驰电影够唔够old school?经典梗照样有人接!"
这四位主持人的浮沉轨迹,恰似粤语文化圈的体温计。
郑达直播间常有人刷屏:"达哥你教我们维权,现在谁帮你维权?"
陈扬的养老院窗外,广州塔霓虹照亮了空荡的骑楼街。
何浩鹏的舌癌诊断书和林颐的新节目企划书,在时代天平上摇晃。
当我们在抖音刷着"粤知一二",是否还记得那些年追过的G4出动?
年轻观众可能不知道,现在被嘲"老土"的粤语节目,当年可是创新先锋。
《新闻日日睇》首创的街坊视角,《五年级插班生》开创的素人综艺,哪个不是领先业界?
有文化学者指出:"不是粤语过时了,是表达方式需要进化。"
林颐团队正在尝试的粤语短视频,三个月涨粉百万。
何浩鹏的直播公司签下二十个粤语主播,最火的00后小妹能把新闻播成单口相声。
看着郑达在直播间手忙脚乱,陈扬在养老院闭目养神。
我们突然明白:时代从不等任何人,但文化传承自有出路。
那些担心粤语文化消失的人,不妨去听听地铁里中学生用粤语翻唱的《七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