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50个角度讲述江南,《江南·十二场欢聚》短视频综艺发布

以150个角度讲述江南,《江南·十二场欢聚》短视频综艺发布

在内容生态持续变化的今天,综艺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结构性重塑。5月14日,短视频综艺项目《江南·十二场欢聚》正式发布。此次发布会中,四位关键人物:著名主持人张越,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主任、纪录片中心副主任樊启鹏,以及剧场文化背景深厚的郭小川和吴江区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徐行齐聚一堂,共同回答了现场媒体和短视频创作者代表的提问。《江南·十二场欢聚》将在8月中下旬通过优酷和浙江卫视同步播出,此外,同名的短视频综艺预计也会在暑期于优酷上线。

《江南·十二场欢聚》作为中国首个自媒体短视频综艺项目,它不仅是一场内容发布,更是对新媒介逻辑与创作边界的一次深入探索。在总导演王可然的视角中,短视频综艺对新一代中国年轻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不仅加强了对世界的判断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人文价值观和中华文明表达的自信。《江南·十二场欢聚》的创作规则非常简单——每一天一个主题,而这个主题会衍生出150个不同的答案。当150个年轻创作者分别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拍摄一分钟视频时,最终形成的并非一堆拼凑,而是一次集体共鸣,彻底打破了传统内容创作的束缚。这种自下而上的叙事方式,摒弃了传统的高位规划,更侧重每个创作者个人对生活的感知与反应。

此次发布会上,张越首次以“短视频综艺总编辑”的身份亮相,并分享了自己接受这一挑战的原因。她笑称,接受总导演王可然的邀请本身就是一个“吓人”的决定,因为王可然希望找到一位拥有传统媒体与自媒体双重经验的人选,而自己正好符合这一条件。张越坦言,自己此行的任务相当艰巨。与当前流行的各种短视频节目——如访谈、挑战、短剧等不同,《江南·十二场欢聚》则选择了完全不同的路径。以往的短视频多由设计好的剧本和总导演进行统一规划,而本次项目中的150位年轻创作者将自行拍摄并发布到个人账号上,这种平等多元的形式才真正实现了“自媒体短视频综艺”。

“自媒体短视频综艺”究竟是什么?它既不是传统综艺的“缩小版”,也不是传统长综艺拍摄过程中切割出来的碎片,而是一种全新的创作方式。总导演王可然认为,短视频本质上属于年轻人,它代表了一种“平等、开放、去中心化”的表达方式。在这种创作模式中,不依赖剧组的支持,也没有预设的统一叙事结构,每个创作者都可以站在第一排。这一切并不依赖于传统的总导演指导,而是通过“总编辑部”提出每日主题,让所有创作者自行导演、剪辑并提交内容,最终由编辑部审核汇总,形成150种不同视角拼凑的江南图景。这种去中心化的创作模式,标志着综艺历史上“新质生产力”的探索,它尊重并肯定了普通人表达和创作的能力。

在《江南·十二场欢聚》项目中,短视频综艺最大的创新是打破了内容创作中的“唯一视角”。传统长综艺节目往往服务于总导演的单一叙事需求,依照统一的风格与价值观进行剪辑。而在《江南·十二场欢聚》这一新型创作模式中,每位创作者都有权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立场,这种自下而上的创作方式打破了以往的限制。随着AI技术的加入,创作者们面临着新的挑战。郭小川表示,起初AI的出现让许多人产生了恐慌,担心它会取代创作者的工作。但很快他们发现,AI实际上能帮助创作者提高效率。AI虽然可以复刻菜谱,但并不等于它能做出美味的菜肴,AI永远无法代替人类的经验和情感投入。

综艺节目的创作不再仅仅是围绕舞台上的单一中心进行展开,而是转向了一场自下而上的创作风暴。在《江南·十二场欢聚》中的短视频综艺中,平等与活力成为其核心特质。平等体现在机制设计上——每位创作者拥有相同的拍摄权、剪辑权与创作权。活力则来源于这种不断切换的视角所激发出的创作碰撞。

尽管短视频仍被许多人贴上“低质内容”的标签,张越却强调,视频的价值从来不在于时长的长短,而在于它讲述故事的方式和角度。《江南·十二场欢聚》证明,内容的力量并不依赖于剧本或导演的控制,而是在于创作者的真实情感。在项目的创作中,缺少剧本、总导演和设定的空白并非缺陷,反而是故意让空间留给创作者,让真实情感自由流淌。项目的三“无”特质——无剧本、无总导演、无设定,正是为了拒绝模板化的内容生产,让生活本身成为故事的主角。

这个项目中的“三有”则赋予了创作真正的生命力:有“真我”,有“真事”,有“我们”。“真我”是年轻创作者通过镜头表达自我态度的勇气;“真事”是他们关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细节;而“我们”代表的是年轻创作者们主动出击、参与其中,书写属于他们的故事。

《江南·十二场欢聚》不仅仅是一档综艺,它更像是一个内容生态的实验场。在这个“无剧本、无总导演、无设定”的自由空间里,创作者们的真情实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与体现,诞生了最具温度的内容——“真我、真事、真创作者”。未来的综艺,或许并不在宏大的场景中,而是在这些微小而真实的瞬间里,凝聚着每一个创作者的心灵火花。这些平凡的微光,正是未来综艺的方向。

如果说过去的综艺节目是一场精密策划的舞台剧,那么如今的《江南·十二场欢聚》更像是一场野生盛开的集体影展。150位创作者通过各自的镜头,展现了各自独特的世界与心灵。时代的声音,从这里开始,变得愈发鲜明与多元。

猜你喜欢

AB双组份聚硫密封胶 防水嵌缝油膏 建筑施工缝嵌缝膏 海晨

双组份聚硫密封胶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水利、交通等领域的密封材料,其由 A、B 两组份按比例混合后固化形成密封体,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双组份聚硫密封胶以高弹性、强粘结、耐候耐介质为核心优势,结合施工灵活、环保…

AB双组份聚硫密封胶 防水嵌缝油膏 建筑施工缝嵌缝膏 海晨

怎么判断自己在天道中复合那个人物特点,属于哪类人

《天道》里的角色各具特色,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更接近哪种类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并与剧中人物的典型特征进行对照: 如果想更深入解析,可以试着回忆自己在某个关键时刻的选择,并与剧中人物的经历(如芮小丹面对死亡的…

怎么判断自己在天道中复合那个人物特点,属于哪类人

地埋式油水分离器原理详解:餐饮废水处理的核心技术

单纯依靠自然重力分离 停留时间长(≥60分钟) 分离效率约70-80%2. 高效斜板分离器 采用聚结填料 停留时间缩短至30分钟分离效率达90-95%3. 智能型分离器(如GBOS系列) 集成传感器和自…

地埋式油水分离器原理详解:餐饮废水处理的核心技术

杨少华吊唁仪式成修罗场!“耍杂技”、强和解,纹身男穿裤衩主持

在94岁高龄的知名相声演员杨少华去世后,世人本该默默缅怀他的一生,却因吊唁仪式的种种荒唐举动而感到震惊,甚至不知所措。他在向逝者表达悼念之后,竟然将豹哥拉入休息室,并要求他向杨议鞠躬,杨议本想着上前迎接,结果…

杨少华吊唁仪式成修罗场!“耍杂技”、强和解,纹身男穿裤衩主持

传统液晶显示技术屏显材料分类及特性解析

本文系统梳理传统液晶显示技术中屏显材料的分类体系与核心特性,重点解析TN、STN、VA、IPS等主流材料的技术差异与应用场景。结合材料化学结构、物理性能及行业应用数据,揭示不同材料在响应速度、对比度、视角等关…

传统液晶显示技术屏显材料分类及特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