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著名演员杨洸因心脏病突发,在珠海抢救无效离世,享年72岁。追悼会上,丈夫庞学勤轻抚着妻子的骨灰盒,低声叮嘱儿子:“把我的名字提前刻上,我很快就去陪你妈。”然而,令人唏嘘的是,四年多后,庞学勤在小日子再婚,而新娘竟是杨洸生前的闺蜜高山英子……
庞学勤出生于江苏阜东,15岁时便加入新四军文工团,参加过淮海战役。解放后,他被安排到中央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进修,正是在这里,他认识了后来的妻子杨洸。相比庞学勤的贫寒出身,杨洸则是书香门第,15岁考入华北大学音乐科,毕业后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工作团,成为专业演员。朝鲜战争爆发时,杨洸随团进行火车流动演出,独自承担报幕、朗诵、舞蹈等多个任务,在华北地区声名鹊起。
经过中央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三年的学习,杨洸凭推荐担任话剧《屈原》女主角B角,与众多名演员同台竞技。随后她被分配到北影厂演员剧团,继续在舞台上出演话剧。1955年,杨洸报考留苏本科班,深得主考官孙维世肯定,但苏联专家认为她年龄偏大,不建议留学,最终她参加了北影首届表演班,毕业后主动申请去长影工作。
到长影后,杨洸接到许多邀约,拍摄了多部不同题材电影,其中两部被选为1959年国庆献礼片。1960年,刚拍完电影的杨洸突然发现视力模糊,经医院诊断患上严重眼疾,接下来的三年她几乎都在医院度过。此时,庞学勤事业步入上升期,尽管如此,他每逢有空必赶回北京陪伴杨洸,工作再忙也坚持每周给妻子写两封信。
杨洸眼疾好转,庞学勤事业渐入佳境时,1966年风云突变。曾成就庞学勤的作品反成攻击他的利器。虽个人生活未受大影响,但杨洸因丈夫事业波折病情反复。对事业受挫的庞学勤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但他顶住压力,与妻子携手共渡难关,并迎来第一个孩子。
孩子出生不久,杨洸病情有所好转,夫妇俩认为儿子带来了好运,便给孩子取名庞好。苦熬十年后,庞学勤在观众热切期盼中重返影坛,生活看似回暖,却又遭厄运打击。1984年,正在紧张拍戏的庞学勤,突然得知杨洸突发脑血栓,半身不遂。杨洸为不影响丈夫工作,一开始瞒着他。庞学勤赶到医院,望着昏迷的妻子默默流泪,整夜抽烟后只得匆匆回剧组,并安排儿子先回家照顾母亲。
改革开放后,庞学勤历任长影厂重要职务。虽然工作繁忙,他依然悉心照料杨洸,独自承担家务,让妻子安心养病。直到1985年,中央领导干部调整,已在长影工作三十余年的庞学勤萌生离厂念头。原计划回家乡养老的他,因一次观看澳门公司拍摄的珠海纪录片产生兴趣,改变初衷,举家搬到珠海从事文化工作,并参与少量演出。
杨洸2004年因心脏病去世后,庞学勤精神崩溃,整日闭门不食,似乎一夜间老了十岁。为助父亲走出阴霾,儿子庞好联系了母亲闺蜜高山英子,求她开导父亲。高山英子曾是长影厂保育员,与杨洸情同姐妹,关系密切。她1985年定居小日子,丈夫去世后独居。得知庞学勤状况后,主动联系他,两人聊天常数小时,庞学勤脸上终于露笑容。
2009年,庞学勤在儿子支持下前往小日子与高山英子结婚。高山英子的孩子上大学后,她追随丈夫回珠海生活,三人家庭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