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英杰,这个名字对于不少香港电影迷来说,也许并不陌生。尽管他是上海人,生于上海,却在香港电影圈中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怎样才能理解这一点呢?让我们从头说起。
1927年元旦,韩英杰诞生在上海。年仅三岁,他随家人迁居北京,开始了北方的生活。六岁时,父母将他送入了北京话剧团,但与话剧无关,韩英杰所学的却是京剧武生。那时的他,早早就显示出在舞台上表现的天赋,舞蹈和武术功夫为他之后的演艺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1946年,19岁的韩英杰初出茅庐。他自信满满,认为自己已经拥有了足够的技巧和经验。于是,他南下上海,开始在电影圈里打拼。上海的电影界并不缺乏竞争,因此他选择了当时非常受欢迎的“特技人”这一职业,这在香港电影界有个更为威猛的名字——龙虎武师。龙虎武师,简单来说,就是替身演员,常常负责替主角完成一些高难度的动作戏。对于韩英杰而言,这也是他进入电影圈的起点。
随着时局的变化,上海的电影公司和电影人纷纷迁往香港,韩英杰自然也跟着大部队一起去了香港。尽管他不是一名正式演员,但他依然吃着电影这碗饭,随大流来到了这个新兴的电影中心。不久之后,韩英杰便又转战新加坡,继续在电影界谋生。然而,他很快发现新加坡的电影市场太小,难以提供足够的机会,便决定再度返回香港。
这一次,他的选择显得格外明智。凭借着出色的武艺和广泛的人脉关系,韩英杰很快加入了当时香港电影界的领军企业——邵氏公司。邵氏是香港电影的头牌,能够在这里找到一席之地,对于他来说无疑是走对了路。这一平台让他得以尽情挥洒自己的武术才能,展现了独特的魅力。
在邵氏的日子里,韩英杰的努力并未被忽视。邵氏的大导演胡金铨很快便注意到他,并看中了他过硬的武术技巧。于是,胡金铨邀请韩英杰担任电影的武术指导,有时还会亲自参与拍摄。这样,他终于有机会在电影中露脸,虽然角色不大,但这已是一个重要的开始。
1960年,韩英杰作为武术指导参与了电影《燕子盗》,同时还在片中出演了一个不太显眼的小角色。接下来的几年,他参与了多部由著名导演袁仰安执导的作品,如《浪子双娃》《刘海遇仙记》《花木兰》等。尽管这些角色相对较小,但韩英杰始终保持着努力,不曾放弃自己的武术事业。
到了1966年,韩英杰决定离开邵氏,前往台湾寻找新的机会。正巧,胡金铨也在台湾发展,两人再次相遇,显得格外高兴。韩英杰在台湾的几年里,继续在电影圈活跃,但始终未能大放异彩。最终,他还是回到了香港。
此时,香港的电影格局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邵氏不再是一家独大,嘉禾电影公司崛起,与邵氏平分秋色。韩英杰选择投身于嘉禾,显然,他又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不久之后,嘉禾公司从美国引进了李小龙,并为其拍摄了《唐山大兄》。这部低成本的电影让李小龙一举成名,也让嘉禾赚得盆满钵满。韩英杰在其中饰演了大反派,并凭借这部电影的东风,一举成名。
随后的《精武门》中,韩英杰继续出演反派角色,再次与李小龙合作。他那狰狞的笑容成了电影中的经典形象,让观众对他深刻印象。李小龙与韩英杰的合作也促成了两人深厚的友谊,甚至李小龙曾亲自为韩英杰理发。短短几年时间,韩英杰从一个不太知名的替身演员,变成了香港电影界炙手可热的明星。
然而,好景不长,李小龙的突然去世使得韩英杰失去了与他合作的机会。尽管他之后也参与了一些电影的拍摄,并尝试过导演,但遗憾的是这些作品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随着时间的流逝,观众对他的印象也逐渐淡去,许多人甚至不再记得他曾是李小龙的“头号对手”。
1991年,韩英杰不幸被诊断出患有癌症,且为晚期,无法治疗。最终,他在64岁时与世长辞,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值得一提的是,成龙之所以称韩英杰为“大姐夫”,实际上与他与成龙的亲戚关系有关。韩英杰是香港著名武打女星于素秋的丈夫,而于素秋的父亲于占元,则是成龙的师父之一。于占元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创办了中国戏剧学院,成龙、洪金宝等香港武打明星都是他的学生,被称为“七小福”。因此,成龙称韩英杰为“大姐夫”并不令人意外,这一称谓深刻反映了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韩英杰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的起伏。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特技人,到与李小龙并肩作战的反派巨星,再到晚年因病去世,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虽然他未能一直保持辉煌,但他在香港电影史上的地位依然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