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长安的荔枝》大结局刚一播出,最让网友们心疼的非苏谅莫属了!别人都不愿意给李善德掏钱的时候,苏谅却卖掉了自己的大船和珠宝,把全部家当都投了进去,只为押宝荔枝转运的最后一次试验,妄图搏个未来的商机。结果呢?鱼承恩轻飘飘几句,直接把苏谅排除在外,连碗汤都没给喝上一口。
气得苏谅当场爆粗口,骂李善德等人是卸磨杀驴,怒气冲天地拒绝再提供双层瓮,结果之前投进去的钱连个影子都要不回来,只能含恨回国。网友们纷纷为苏谅鸣不平,痛骂李善德无能,嘴上承诺却干不出事来。
其实,苏谅血本无归,归根到底有这三大原因。
第一,苏谅没看清大局。大唐生意场上明争暗斗,官商混杂,想把生意做大,得有靠山撑腰。可苏谅偏偏没人罩着他。早年在长安跟右相做生意,右相嫌他香料贵,没多久香料就被抢;后来去岭南,刺史府扣了他的货船,香料更是无影无踪。明明知道阿弥塔跟刺史府勾结偷了他的货,却毫无办法。直到李善德看中了他的双层瓮,阿弥塔才忌惮荔枝使,苏谅这才拿回货物。他明知道有权有势的家伙会来抢肥肉,怎么可能真分他一杯羹?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越是利润丰厚,风险越大。要是苏谅能像其他胡商一样多点心眼,没准早就避开这个坑了。
第二,苏谅押错宝。拿全部家当投李善德,就是赌他的人品和能力。苏谅觉得李善德正直善良,干实事,荔枝转运肯定能成功。可忽略了,李善德虽然技术过硬,但没实权,情商还低,官场无人脉。李善德根本控制不了局面,连何刺史都搞不定,转运资金都靠苏谅支撑。后来李善德拿着右相的令牌回来,表面风光,其实就是被人利用的棋子,在鱼承恩面前话都说不上,更别提帮苏谅了。说白了,苏谅这波投的完全是个空架子。
第三,犯了生意人最忌讳的错。苏谅把全部家产押在一个项目上,赌注太大,风险太高。俗话说“鸡蛋别放一个篮子”,投资理应分散风险。虽然富贵险中求,但全押一局失败,那就是血本无归。相比之下,原著里的苏谅精明多了,最开始是想买通行符牒,见到荔枝转运有利可图,才投了1500贯帮李善德做最后一次试验。李善德食言,他也气愤,却没赔光家当。听说刺史府找他麻烦,他赶紧撤离,商船还在,没落得一无所有。
而剧版的苏谅就悲情多了,和李善德一样,太天真了,想法也太单纯。要是苏谅能认清局势,理性投资,或许这次亏得没那么惨。可见,投资项目不光要看项目本身,还要评估执行人有没有真正话语权,这样才能尽量规避风险。
苏谅这出戏,真是让人又心疼又无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