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如潮,善恶如影随形,六年前,一部华语剧作横空出世,犹如黑夜里的一束冷光,照亮了人心深处那抹难以言说的阴暗。它并非单纯的罪案剧,而是在无差别杀人案的残酷起点,试图剖析善恶边界的迷雾,探讨道德与人权的模糊地带。一经播出,便掀起万千议论,成为舆论的焦点,口碑与热度并肩称霸,直至今日依旧被视为难以逾越的标杆。
时光荏苒,六载过去,这部神剧迎来了新的篇章——《我们与恶的距离2》。故事依旧以一桩无差别杀人案开局,24岁的胡冠骏在超市门口纵火,酿成五死十二伤的惨案。控方坚决要求以纵火杀人罪判处死刑,辩方则申请精神鉴定,令案件复杂难解。精神科医生马亦森,正是死者中的妻儿的亲属,同时他所在的医院负责对胡冠骏进行精神鉴定。
马亦森心中那团对“恶”的怒火从未熄灭。他几度试图让凶手自取灭亡,却屡屡被缘分错过或他人劝阻阻止。孤独和痛苦如影随形,唯有同事与女友偶尔探访,才能稍解他的寂寞。昔日高中好友高政光的来访,更让他难得轻松。两人共同经历过迷茫与磨难,情谊深厚。高政光的人生中最难跨越的,却是母亲高张玉敏。一个出身贫寒,忍辱负重的女人,为权力与地位攀爬的血泪史。她从乡长走到县长,每一步都踩着无数血淋淋的牺牲。
而高政光,作为一个法律理想主义者,鄙视母亲那种“踩人血馒头”的政治手腕,他选择走另一条路,致力于推动真正的正义与民生服务。正义的理想,却因现实的残酷而变得模糊。在这场漩涡中,他意外卷入了两个杀人犯孩子的生活。父亲因精神病杀害法警,母亲无法重回正常生活,家庭陷入困境,孩子们被社会唾弃,生活贫困。某日,母亲崩溃离家出走。马亦森发现,那个母亲竟是十年前出走的高家私生女高政茗。
出于责任和愧疚,马亦森带着孩子们来到高政光家中。然而,孩子们无法接受这位“舅舅”,逃回旧家。哥哥心灰意冷,饮酒以解愁,对未来充满恐惧。马亦森劝慰他父亲的精神病不会遗传,但这说服不了他。恐惧与无助,如同幽灵,笼罩着他们的生活。孩子们背负的痛苦,是社会的阴暗,是恶的深渊。
剧中人物,每一个都是这复杂人性的缩影。马亦森,半推半就成为精神科医生,经历被病患折磨的痛苦,也逐渐明白这职业的意义。精神病患的世界,不像普通疾病,只需治病,更多的是内心的折磨与挣扎。胡冠骏,曾是马亦森的病人,昔日的调查官,马亦森的妻子,不惜一切想拯救他,但他们的“善”,换来的却是无尽的“恶”。
恶,是该死的罪魁祸首吗?童年的创伤,父母的冷漠,社会的弃置,最终引爆了这场灾难。恶,是因果轮回,是社会的镜像。这一季加入了政坛的较量,高政光与母亲的政治立场针锋相对,母亲用地方势力谋求权力,而儿子主张废死,推动制度改革,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无比尖锐。政治,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无论理想如何美好,终究难逃世俗的泥潭。
高张玉敏,这位女人,为了权力不惜牺牲亲情,将私生女当作政治筹码,在权力的泥沼中挣扎求生。她的冷酷,映照出政治的残忍与扭曲。每个人都在善恶的十字路口挣扎,司法的冗长无法消解受害者的仇恨,恶的根源,却又在家属和社会的阴影中继续蔓延。
《与恶》自始至终,都在用多重视角探索善恶的边界。真实案件的受害者曾言:与其匆忙处决罪犯,不如深入了解其犯罪的根源。这不是对恶的妥协,而是冷静面对,寻求根本的解决之道。正如第二季开头反复强调,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良善的个体推动社会进步,病态的社会亦将个体推向深渊。
恶,看似遥远,实则近在咫尺。我们与恶的距离,不仅是空间,更是心灵的距离。唯有直面内心的恐惧与痛苦,才能找到通向光明的道路。愿我们在黑暗中坚持寻求真理,在复杂的人性中保持善良,携手走过彼此的距离,迎来那属于每一个人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