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心话,要不是那场直播翻车,那尔那茜本来还能靠着一堆“预制资源”,稳稳地撑到年底。
但她太自信了。
面对弹幕的狂轰滥炸、全场黑脸的尴尬,她却依旧一脸淡定,笑得跟没事儿似的。
这绝不是心态大,而是——她根本不怕。为啥?她背后有靠山,她手上的待播剧和电影,就是她底气的来源。
一看就吓人。
这些可不是普通艺人能轻松拿到的项目。那尔那茜手里的待播剧、待上映的电影,全是大制作、大IP、大团队支持,一出道就是主角剧本。
说这资源配置满分,谁还能比?
她主演的《长安的荔枝》,前期宣传做得密不透风,雷佳音、岳云鹏、许娣这些国民脸齐上阵,谁看了都会觉得女主应该靠谱。
但播出后才发现,那个坐在C位的,竟然是一个没人听过的新人,背后全靠一堆顶流资源护航。
不止《长安的荔枝》。
她还有一部投资高达5亿的大片待上映,吴京主演,全明星阵容,她竟然也在核心名单里,戏份不算少。
说句实话:吴京这几年作品里,哪部能让普通人硬插进去?哪不是经过层层筛选的精英?
现在,一个没票房、没粉丝、没资历的新人女演员,竟然能拿到正面角色。
你觉得这是“选角偶然”?观众才不信。
张纪中当年一句话,掷地有声:
“我不用流量明星,我要的是贴合角色的演员。”
这不仅是态度表明,更像是一记警钟。
他不傻,他清楚现在的剧早已变成流水线和套餐包,什么“演员自主选择角色”都是扯淡。
想演?行,你得先有人帮你“安排好”。
而这“安排”,说白了,不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上戏定向委培、高考造假、巨额投资资源绑定”的系统操作吗?
一个没群众基础的新人,要没这“安排”,剧本还没改完,资源包怎么可能提前锁定?
换句话说,她不是靠试镜,而是被打包直接送进剧组。
张纪中可能没料到,当年他抗拒的资本运作,现在变得更隐蔽,卷土重来。
杨紫的话更冷静,也更现实:
“我选剧,会看合作演员是谁。”
听听,多理智。
这不是算计,是自保。
她怕的不是别人风评差,而是真翻车。现在剧圈翻车太多,稍有闪失,演员自己就成了“死剧”的陪葬品。
她这么说,不只是怕观众不买账,更怕平台不给通过、投资人撤资、项目流产、作品下架。
而那尔那茜现在,成了没人敢碰的“废卡”。
就算戏播了,谁敢剪她主线?谁敢重拍?谁愿背这锅?
从杨紫角度看,她的话不是“现在才说得通”,而是“早就说得太对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那尔那茜这几年戏不多,但每部戏都有爆点。
她把“合作演员”当作项目安全的关键,谁能控住这个变量,谁就保住作品命运。
即使你说那尔那茜凉了,不能再演了。
但看看她手里那些剧,谁敢删她?
删她就是把整部戏砸了。
补拍根本不现实,剧本结构都围着她转。
更关键的是,有些剧已经过审、送平台,删她得撤档、改合同、赔钱。
所以现在最尴尬的是——观众骂声四起,行业冷场,资本还在高位待命。
她手上的大项目,本质不是成就她,而是背后资源体系的样板。
换句话说,不是她能演,而是一股力量非让她演。
这才是最该警惕的。
她倒下了,也会有下一个“她”被送上去。
那尔那茜事件,其实不是娱乐圈的黑天鹅,而是冰山一角。
她是最早暴露问题的箭靶。
真正该问的是——
是谁给她开了那扇门?
哪个上戏委培制度直接把她塞进高考系统?
哪个制作方不问资历,直接给她主角剧本?
哪个平台默许这种“爆款预制”模式,按资源推人进组?
她得为自己负责,但更可怕的是:
她出事了,剧还在播,资源继续流转,资本还在下注。
如果我们只怪她一个人,只质疑她个人得失,那我们根本没看清整个局。
你以为她凉了,其实她背后那团“火”,还在熊熊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