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甄选再一次失去了一员大将,而这次的“告别”居然发生在618大促的收官之日。当天,东方甄选发布了一则声明,宣布顿顿不再担任其主播职位。顿顿随即通过自己的社交平台@王若顿确认了这一消息,并表示“人到三十,要挑战自己未知的能力,继续向前。”
6月19日晚,顿顿发布了一段视频,回顾自己在主播岗位上的三年历程,并透露了接下来的计划。他提到:“未来我依然会继续为大家挑选好物,期待与更多志同道合的品牌合作。”从视频的内容来看,他似乎并没有打算真正去“挑战未知”,反而是要继续深耕直播带货领域。
从这一点来看,顿顿的离职似乎并非“好聚好散”,而是有着深层的原因。事实上,这一离开几乎是注定的。在去年6月末,顿顿曾公开在直播中对东方甄选的管理层提出了不满,抱怨新开账号时没有与主播进行沟通,自己才在两天前才知道,而且当公司与主播面临负面舆论时,公关部门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今年2月,顿顿再次在直播中提到,公司拒绝他参加综艺节目,理由是“合同风险”,而顿顿自己对综艺节目充满兴趣,想通过这些新平台拓展事业版图,这一决定令他非常失望。更为有趣的是,东方甄选的“小孙”回应时表示,“不希望历史风波重演。”
如果顿顿仅仅是个“工具人”那倒无妨,但显然他远远不是。在2023年末的“小作文事件”爆发前,顿顿其实还在董宇辉的光环下默默工作。而“小作文事件”让董宇辉与东方甄选渐行渐远,还让平台的矩阵账号流失了大量粉丝,顿顿就这样临危受命,成为了新一代的“东方甄选招牌”。
他成功带领“东方甄选美丽生活”这个曾被看作冷门赛道的账号从零开始,积累了400万粉丝,甚至在今年3月,这个账号的单场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2.39亿,超越了主账号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顿顿无疑扮演了“关键人物”的角色,也可以说是“受命于危难之间”。
更加微妙的是,顿顿的成功也是依赖于“文化人直播”的模式。他的“诗经小王子”头衔,也因此受到粉丝的热捧,甚至在他宣布离职后,粉丝纷纷表示,“没有了顿顿的诗词带货,普通直播间和我们有啥区别?”
说到东方甄选为何如此重视防止历史重演,其实正是担心再度爆发类似董宇辉事件的危机。早在董宇辉独立后,俞敏洪曾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绝不再犯董宇辉式的错误”,东方甄选不会允许出现单一主播成立独立平台。因此,在拒绝顿顿上综艺的决策背后,或许也隐含着东方甄选不希望他的影响力超越直播带货,进入其他领域。
与李子柒和微念的案例相比,MCN行业很少出现限制头部主播的现象,这种做法通常是共赢合作模式。那么,为什么东方甄选要与大趋势背道而行?原因很简单,作为一家已经上市近二十年的老牌公司,东方甄选的企业文化和职级体系与如今的网红经济并不匹配。
这也是当初“小作文事件”发酵后,俞敏洪决定给董宇辉“高级合伙人”头衔的背景。在外界看来,这种头衔并没有实质性意义,罗永浩就曾对此提出质疑,“如果授予足够大的股份,理论上应该公告”。网友们更是调侃道,“这简直是‘西游记’里的弼马温”。
事实上,针对头部主播这种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存在,许多MCN已经给出了标准答案,像李佳琦、薇娅、辛巴等几位头部主播,几乎都是自己当老板,或者是MCN的核心合伙人。以“打工人”态度对待这样的顶级主播,正是东方甄选频繁失去主力主播的根本原因。
因为顿顿的影响力不及董宇辉,所以他的离开对东方甄选的打击会小一些。根据东方甄选2025财年中期报告,2024年6月至11月,营收为21.87亿元,同比下降超过20%。即使剔除与辉同行的财务影响,利润也仅为3270万元,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6亿元。
这不禁引出了一个问题:东方甄选该如何避免出现“董宇辉3.0”呢?有一种可能是,东方甄选在转型为“店播”的过程中,试图通过品牌合作减少对单个主播的依赖。因为达人直播的核心竞争力是主播本身,而店播的核心竞争力则依赖品牌,从而避免了主播过于红火所导致的“失控”局面。
然而,东方甄选可能很难成功转型为店播。首先,董宇辉和顿顿的存在感太强,已经把“达人直播”的标签深深烙印在了公司上;其次,东方甄选本身的品牌力并不强,尤其是在直播电商这一赛道上,缺乏足够的品牌背书。尽管新东方在教育领域有很强的号召力,但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东方甄选无法像李子柒那样做带货教育产品。
因此,东方甄选唯一的出路,或许就是将自营业务做大做强,打造一个类似“山姆会员店”的线上平台。但目前来看,东方甄选的自营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质量问题屡见不鲜,从“槽头肉扣肉”到“发霉猪蹄”,都成为了社交平台上的负面话题。最近,东方甄选推出了“透明工厂”计划,试图通过展示生产过程来重建消费者信任。然而,顿顿的离职恐怕又会让外界产生疑虑——毕竟,如果连自家顶级主播都留不住,消费者又怎么能信任其产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