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大嘴
大家都懂的!昨天下班后,我瘫在沙发上准备追剧,刚按到《护宝寻踪》,结果听到了一句熟悉的biangbiang面味的普通话,差点把手里的瓜子都洒沙发缝里了!这年头居然真的有剧组敢让全员说真·本地话?我瞄了一眼演员表,直接被整不会了,白宇帆、刘怡潼、尤勇智...这不就是把西安市话剧团搬上了屏幕吗?
### 1. 这剧组真不怕把西安市人艺搬到屏幕上?
来看我扒出来的演员名单:
- **白宇帆**这位小伙子,从《山海情》里的沙漠小子到《护宝寻踪》的男主角,真有可能把陕西愣娃的形象永远定型在自己身上吧?
- **刘怡潼**,星二代的光环下,结果一开口就是“额滴神啊”,把一个盗墓世家的角色演得像是回民街卖肉夹馍的憨憨小伙子。
- **尤勇智**这位老戏骨更是绝了,端着搪瓷缸子坐在大石头上,简直就是我家二舅年轻时在纺织厂做主任的模样。
最让人意外的是,连三叔、六婶这样的配角,居然都是由**朱辉**、**黄曼**这些本土老戏骨来饰演。你要是不了解这部剧,直接看还真以为这是《白鹿原》的番外篇!
### 2. 陕西话,自带魔性BGM
要说这帮演员对方言的坚持,真是有点“绝”!我给你举几个例子,看看他们的陕西话到底有多上头:
- **孙浩**老师那句“碎娃懂个锤子”,简直让我回到中学,听班主任训话的场景。
- **胡明**说“这事麻哒咧”,那一刻,感觉我爸看到我期末成绩时的表情完全重现了。
- **李宝安**喊“赶紧走赶紧走”时,那腔调分分钟把我拉到洒金桥夜市,听着烤肉摊老板催客的感觉。
更夸张的是,网友统计了一下:全剧平均每集出现14.6次“额滴神”,8.3次“撩咋咧”,看得人都忍不住刷屏:“DNA动了!这剧组怕不是在我家安了监控吧?”
### 3. 这操作,简直是降维打击
再说说导演张某某(为了避免被粉丝炸锅,暂且不透露全名),他这波操作,比那些流量剧强多了!你猜怎么着?他在选角时直接放话:**“不会讲关中话的,不要!没有本地口音的,免谈!”**结果连群演都直接从陕西省话剧院直接“打包”过来了。某位流量小生想来客串,结果因为连“肉夹馍”和“馍夹肉”都分不清,被直接劝退了。
要是和其他剧组比比,你就知道什么叫做“降维打击”了:
- 拍江南故事的剧组,全员儿化音的《XX录》;
- 说着台湾腔抗日的神剧《XXX队》;
- 在横店拍胡同戏,结果突然冒出来椰子树的荒唐操作。
相比之下,《护宝寻踪》这部剧简直是让人眼前一亮,连陕西文旅局都点赞,建议将这部剧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 4. 观众不是傻子
现如今,观众的眼光可毒了!前几天,有个热评说得好:“看见白宇帆在剧里蹲着吃油泼面,就知道这剧组稳了——哪个外地演员能蹲得出这么标准的陕西农民专属‘板凳’?”要我说,这细节做得太到位了:
- 蹲姿角度精确到60°(不符合关中力学的,直接NG);
- 吃面必须“三转碗”(碗转面不转,这才是正宗陕西手法);
- 骂人时,手指头得有点轻微震颤(这可是祖传秦腔基本功)。
连**陕西师范大学方言研究所**都表示,这部剧可以作为教学素材了,甚至建议剧组直接申请科研经费。
### 大嘴吐槽
说到这里,《护宝寻踪》我给打九分,剩下的一分我怕剧组太骄傲。我的建议是,全国剧组都可以来学一学。下次要拍我们村的故事,记得请村口天天唠嗑的老婶子们来当顾问!
最后掏心窝子地说:与其看那些把演员磨皮到亲妈都不认识的仙侠剧,不如来追这部“陕西人在陕西说陕西话干陕西事”的真·沉浸式剧集。反正我现在每次看剧,都得准备个碗,生怕哪个演员突然递过来一碗油泼面——这该死的代入感啊!
(全文完)
——数据来源:
1. 陕西省话剧院官网演职人员名录
2. 豆瓣《护宝寻踪》剧集页演职员表
3.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影视剧方言使用现状白皮书》
4. 抖音护宝寻踪方言挑战话题下12.8万条用户创作内容
5. 陕西省非遗保护中心《关中方言保护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