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闯关东》里最让人揪心的角色,朱传武肯定算一个。他爹朱开山是啥人物?那可是能在关东地界闯出一片天的狠角色,三个儿子个个生龙活虎,但要说老爷子最待见的,还得是二儿子传武。可偏偏这么个血性汉子,最后却战死沙场,编剧为啥非要跟朱开山过不去,把传武写死呢?咱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朱传武这小子,打小就跟他爹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用朱开山的话说,这孩子浑身带 “野性”,敢爱敢恨、敢作敢当,活脱脱就是他年轻时候的翻版。你看老大传文更像个顾家的暖男,老三传杰透着精明劲儿,唯独传武继承了朱开山骨子里的狠劲和血性。就连传文娘都看出来,老爷子嘴上骂传武不听话,心里头最疼的就是这个二儿子。
可就这么个被老爷子捧在手心的儿子,偏偏在故事后半段领了盒饭。朱开山都一把年纪了,还得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编剧是不是有点太狠了?其实啊,传武的死里头藏着不少门道。
咱先从闯关东这事儿本身说起。那年代为啥要闯关东?还不是老家活不下去,想着去关外讨口饭吃。可关东是那么好闯的吗?虽说物产丰富,但土匪、战乱、天灾啥都有,真正是 “富贵险中求”。朱家其实就是千千万万闯关东家庭的缩影,要是写他们一路顺风顺水,那才叫脱离现实呢。
想想看,现实里闯关东的人,谁没经历过生离死别?要是朱家一个牺牲都没有,那这部剧就成了 “爽文”,哪还能叫历史画卷?传武的死,其实是给这段悲壮的历史添上了真实的一笔 —— 那个年代,想活下去,就得有人付出代价。
传武这性子,成也血性,败也血性。年轻时候敢跟老爹叫板,敢为了鲜儿抗婚离家,这股子不服输的劲头确实让人佩服。可老话说得好 “过刚易折”,他太耿直、太冲动,眼里揉不得沙子,这种性格在乱世里其实挺 “危险”。
你看他后来参军打仗,完全把儿女情长抛在脑后,心里头只有家国大义。最后牺牲的时候,连鲜儿都没回头看一眼,这不是冷血,而是他把自己活成了一个 “符号”—— 代表着那个年代所有为国家拼命的热血青年。他这种性格,注定了会走上这条壮烈的路,要是让他平平淡淡地活到最后,反倒不符合人物设定了。
从故事结构来说,传武的死可不是随便写的。你想啊,他牺牲的时候,传杰的儿子刚好出生,这一死一生之间,啥意思?这就是 “迭代” 啊!老一代的牺牲换来新一代的希望,这一下子就把故事的格局拉大了。
要是没有传武的死,朱开山一家平平稳稳过日子,那故事哪来的高潮?哪来的矛盾冲突?文学作品最讲究的就是 “折腾”,不把人物逼到绝境,怎么能显出人性的光辉和时代的厚重?传武的牺牲,既是个人命运的悲剧,也是整个时代的缩影,这种 “狠” 劲儿,恰恰是《闯关东》最打动人的地方。
现在回头看传武这个角色,有人可能觉得他傻,为了打仗连媳妇都不管。但你要是设身处地想想那个年代,国破家亡的时候,哪还有心思儿女情长?传武代表的就是那批 “舍小家为大家” 的人,他们不是不懂得爱,而是把爱藏在了对国家的忠诚里。
他的死,其实是给朱开山老爷子上了最残酷的一课 —— 再厉害的爹,也护不住想为国家拼命的儿子。但反过来想,这或许也是传武最好的归宿,他用自己的方式活成了像他爹一样的英雄,只不过他的战场更大,他的敌人更凶。
说到底,《闯关东》为啥好看?就因为它没把人写成 “神”,而是写成了有血有肉、会疼会死的 “人”。传武的死,是悲剧,但也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回响。你说编剧残忍?我看啊,这恰恰是对历史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