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园弄》无疑是一部演员阵容堪称豪华的电影,拥有章子怡的领衔主演,杨幂、赵丽颖这两位85花的顶流加入,雷佳音、王传君、易烊千玺、李现等实力派与流量明星齐聚一堂,甚至连范伟、梅婷这些资深戏骨也甘愿充当绿叶。这样一支阵容,按理说,在任何一部影片中都应该是票房的保障。然而,现实却给了这部电影狠狠的一击。
影片在6月21日上映时,首日票房突破9000万,表面上看似不错,但紧接着的第二天票房骤降至5000万,第三天更是锐减至2300万,到第四天已经跌破了2000万。最终,一周后的总票房甚至未能突破3亿大关。这对于一部投入巨大、筹备多年的“冲奖之作”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更尴尬的是,影片在豆瓣上的评分仅为5.9,刷新了陈可辛导演生涯的最低分纪录。
观众的评价更是犀利,一些人形容影片如同“九九八十一道工序,做了一盘没有味道的凉拌黄瓜”,甚至有评论认为影片“悬疑片硬拆上下两部,剧情如白开水”,直言“2亿票房都算侥幸”。原本寄予厚望的戛纳展映也遭遇了不乐观的评价,有观众形容其为“不可思议”和“罕见”,但更多人则坦言“很好睡”。
王晶的“三刀”解剖
面对《酱园弄》的票房口碑双双崩盘,香港导演王晶毫不留情地在自媒体平台上进行了一番剖析,三刀捅入核心,直击要害。
第一刀:在奖项与票房之间的摇摆不定
王晶指出,陈可辛的最大问题在于“太贪心”。他一方面想要追求艺术深度,另一方面又想要获得商业上的成功。这种“既要又要”的心态,使得《酱园弄》最终既不像纯粹的艺术片,也不像合格的商业片,导致两头都未能讨好。与专注于艺术表达的王家卫、贾樟柯,或是像王晶自己这种“卖座至上”的导演相比,陈可辛的尴尬之处在于他“既不想做王晶,却也做不成王家卫”。
影片试图兼顾女性主义、悬疑案件和时代众生相,但结果却是“想得太多,拍得太满,讲得太白,拖得太久”,成了一部“四不像”的作品。
第二刀:迷信明星效应,忽视故事本质
《酱园弄》的最大卖点之一便是其明星阵容,但王晶毫不客气地指出:“大牌多并不等于好看,明星数量控制在一两个就足够了。”陈可辛试图通过明星流量填补故事的短板,结果却被这些流量反噬。易烊千玺饰演的宋瞎子戏份不足五分钟,李现等流量明星的角色功能性同样不足。而为了协调这些大牌演员的档期和番位,导演团队在筹备期间疲于奔命,剧本为了照顾某些演员而不断修改,艺术创作的空间被压缩殆尽。最终,影片的效果就是“明星走马灯般轮番登场”,观众却无法记住角色和案件之间的关联。
第三刀:忽视观众,陷入自我表达的陷阱
王晶强调:“电影是拍给观众看的。”而《酱园弄》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它没有考虑到观众的感受。影片充满了导演的自我表达和艺术执念,却忽略了让观众“看爽”的本质需求。原版150分钟的内容被硬生生拆成上下两部,第一部成了“剧情预告片”,关键转折点只能等到下一部解锁,导致观众有种“花钱买了个‘未完待续’”的感觉。
作为悬疑片,它不仅未能营造出足够的悬念,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结局,许多人觉得影片“只讲了半个故事”。有观众愤怒离场时,不禁踹椅子骂道:“悬疑片?杀人案开场半小时就破案了!”
演员的“冰火两重天”
有趣的是,尽管《酱园弄》在口碑和票房上失利,但却意外地让演员的口碑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局面。
杨幂的“逆袭”
在此前的《哈尔滨一九四四》等剧中,杨幂的演技曾遭到质疑,但这次在《酱园弄》中的表现却获得了好评。她饰演的女囚王许梅,素颜出镜,颠覆了她以往的精致形象。她与章子怡的对手戏被赞为“深情演绎”,戏外她在戛纳和上海电影节上主动将C位让给章子怡,获得了“大气”的评价。
赵丽颖的“争议”
与杨幂的逆袭不同,赵丽颖则因为台词“背书感”受到不少争议。许多人认为她的演绎缺乏情感的深度,表现平淡。戏外,她与章子怡的社交互动被批评为“冷淡”,而她用“算你妹”回应绯闻的直率言辞,也引发了不少讨论。
章子怡的“无奈”
作为影片的绝对女主角,章子怡的表现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很多人认为这是她继《一代宗师》后的最佳表演。然而,由于整部影片的失败,她的努力显得几乎无力回天。她在6月27日的发文,透露了对整个项目的惋惜,似乎也在为影片的失败表达无奈。
最后的启示
王晶对《酱园弄》的评价,不仅是对这部电影的深刻剖析,也可以视为对整个电影行业的警钟:
1. 故事永远大于明星
正如王晶所说:“技术和明星都可能会过时,唯有真正好的故事才能永远闪耀。”《我不是药神》的成功证明了即使没有大牌明星,好的故事依然能够打动观众;而《酱园弄》的失败则说明了即使拥有再多明星,薄弱的故事也无法挽救票房。
2. 明确类型,找准定位
商业片应该让观众看爽,艺术片则应坚持艺术表达。试图在两者之间徘徊,最终只会两头落空。陈可辛想要复制《封神第一部》的成功,却忽略了后者是以质量逆袭的,而《酱园弄》则是典型的高开低走。
3. 观众是最终的裁判
“现在的观众聪明得很,想把观众骗进电影院是非常愚蠢的行为。”当导演开始抱怨“观众不懂戏”时,往往意味着他们的创作已经脱离了观众的需求。《酱园弄》的失败无疑证明了观众不再是流量的韭菜,他们只会为真正好的故事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