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陈可辛导演的《酱园弄》取材自真实历史事件,并且主要灵感来源于非虚构小说《翻案》,但影片并不满足于简单揭示“真相”。通过案件侦破和审判中逐渐浮现的人物群像,影片描绘了他们在特殊历史节点的抉择与结局,深刻呈现了人与时代之间的纠葛。
剧本概要甚至点出,“当案件真相像拼图一样逐渐被拼凑,人们才发现,所谓真相其实并非最重要的”。这无疑是在解构“真相”本身,影片的焦点从单纯的犯罪事实转向了隐藏其后的复杂人性、社会背景和历史脉络。
影片中,詹周氏二审被判死刑,杨幂饰演的大姐大王许梅借自己生日之机请狱友吃蛋糕,实际上是为詹周氏送行,还一同唱起了《梁祝》中的《十八相送》,这感人一幕让我眼眶湿润。王许梅善意的举动带给詹周氏前所未有的温暖,殊不知这也是她自己为自己送别的最后时刻。活在那个年代,这些女人真的太难了,即便她们只是囚犯。
不禁让我联想到《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赢得啤酒,邀请狱友们在屋顶畅饮的那一刻。无论犯了什么错,那短暂的自由时光里,他们都感受到了欢愉与放松。
看完《酱园弄.悬案》,我最深的感受是女性对封建父权的抗争。影片悬而未决的结局也让人好奇詹周氏杀夫的动机。影片在她被捕后,特别展现了她与丈夫相识相爱的片段。
女性啊,尤其是像詹周氏这样从未被善待过的女人,情窦初开时最容易被一瞬间的温情与甜言蜜语打动。詹周氏,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女仆,自幼失去双亲,养父母又不好,她被卖为女仆后冠以老板姓氏“周氏”,嫁给丈夫后称“詹周氏”。
她以为婚姻是依靠,丈夫是良人,谁知这竟是个大火坑,换来的是长久的饥饿、贫穷和暴力。俗话说,女人的面容最能反映她的生活状态。章子怡饰演的詹周氏,真实地展示了一个长期受尽摧残的妇女形象,30岁的她却像50岁一样憔悴,从她的脸上就能看出她的痛苦。
初入狱时,雷佳音饰演的警察局长为审讯她动手殴打,而她的下意识反抗竟也吓到了这个残暴的局长,这反映了她长期遭受家庭暴力后的惯性抵抗。可见,她的处境是步步艰难,时时警惕,更无自我和自由,尤其是在那个腐朽的父权封建社会。
易烊千玺饰演的算命师宋瞎子给出了她逃离宿命的唯一结局——永远与丈夫断绝关系,这也暗示了她杀夫的缘由。那个年代,除了求神拜佛算命,詹周氏还能有什么选择?
为了替丈夫还赌债,詹周氏被迫出卖自己给李现饰演的张宝福,竟遭丈夫毒打,不许外出工作。那段毒打戏发生在小饭馆,镜头不仅捕捉到她挨打的痛苦,还捕捉到一旁吃饭的女人摇头闭眼的冷漠,显示在那个时代,暴力和屈辱早已习以为常。
詹周氏杀夫事件,成了当时茶余饭后的谈资。局外人冷漠旁观,甚至警察局长都偏执地认为她肯定有奸夫。这种千年传统思想对女性的摧残,和各种暴力一样深重。
赵丽颖饰演的西林,既是作家又是编剧,同时是离异女性。她的出场让人猜到她和詹周氏会有交集——两位被婚姻困住的女性。西林出身不同,受教育程度和思想高度也不一样。她排演的《娜拉的出走》其实是戏中戏,暗示女性出走只有两条路:堕落或归来。
而詹周氏选择了第三条路:杀夫。她杀的,不是丈夫,而是那个腐朽的封建制度!
这一举动激怒了警察局长,被视为不守妇道、违背伦理的罪行。但王许梅和西林却支持她,詹周氏在电影中一直算幸运。除了她坚强的求生意志,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势力的混乱也助推了她的生存。史料记载,她服刑几年刑满释放后,生活渐趋平静。
杨幂饰演的王许梅曾是上海名媛,因政治立场入狱。她说的那句“女人靠脑子、奶子、肚子生存”,让人印象深刻。但她临死前不断捶打肚子,死不瞑目,引人深思。她聪明,在狱中当大姐大;她有姿色,能靠近狱头;她懂得利用怀孕逃过死刑。但她没意识到,这一套旧招数早已过时。时代大变革下,她终究成为牺牲品。
片中那位外国嬷嬷虽有同情心,但同情建立在利益之上。她卖给西林的怀孕证明暂时救了詹周氏,嬷嬷的角色是电影里最清醒的,她活得现实,靠经济来源活着,更暴露出封建制度的腐朽。
詹周氏不甘命运,从王许梅学会叫出自己的名字,在法庭上听见西林的辩护,从人群中得知丈夫的头颅未被找到,决定不认罪,将罪名推给企图逃跑但意外身亡的张宝福,彰显出她强烈的求生欲。
影片末,社会动荡,警察局长仍想先处决她,但他想杀的不是她本人,而是那些挑战封建旧秩序的人,是他眼中的“反动派”,是触动他利益的人。铁丝网隔着的詹周氏与警察局长的镜头,象征着时代的巨变和女性反抗的新时代挑战。
即使真是她杀夫,也只是渴望活着,过普通人的生活,不再挨饿挨打罢了。我们应反思她为何杀夫,而不是急于寻找一个简单答案。别做那个只会看热闹的民国旁观者,而是拥有真正自由意识,避免历史重演。
同样,意大利电影《还有明天》讲述一位长期遭暴力的妇女选择了第四条路:奋起争取权利和自由。虽跨越国界与文化差异,但她们的处境何其相似——女性失语、低位挣扎,只为活得更好,期待真正的进步,渴望自由与话语权。
还有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