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蔡澜先生在香港养和医院,伴随着亲友的陪伴,安详辞世。尊重其生前遗愿,未设任何公开仪式,遗体已办理火化手续,以免打扰亲朋好友的生活与情感。
蔡澜1941年8月18日出生于新加坡,祖籍广东潮州,后定居香港。他不仅是著名的作家和美食家,还是影视监制及主持人,堪称多才多艺的人物。在香港文化界,他与金庸、倪匡、黄霑并列为“香港四大才子”,在文艺领域拥有极高的声望和影响力。
电影在蔡澜的一生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这也与他的家族背景息息相关。他的父亲蔡文玄早年曾受聘于邵氏电影公司,蔡家与邵氏关系密切。甚至在邵逸夫的子女年幼时,蔡澜的母亲便曾负责教导他们读书。由此,蔡澜早年便投身于邵氏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电影经验。直至方逸华接掌公司运营,蔡澜才选择离开,转而加盟邵氏的竞争对手——嘉禾电影,与当时的制片人邹文怀紧密合作,同时与成龙结下深厚友谊。蔡澜逝世后,成龙专门发表悼念文章表达哀思。
成龙在悼文中尊称蔡澜为“半个师父”,坦言蔡澜的理念深刻影响了自己与洪金宝、元彪。年轻时,蔡澜便懂得真正享受人生,曾在欧洲带着他们品酒赏玩,教导他们收藏艺术,也传授了许多关于电影的见解和思考。成龙随文附上一张两人合影,虽是一张工作照,蔡澜身穿成龙公司鲜艳的红色制服,笑容灿烂,成龙同样神采奕奕,画面温馨动人。显然,成龙难以找到一张正式合影,因他们更多是在工作和生活的点滴中建立起深厚情谊。
有趣的是,成龙在悼念中仅轻描淡写提及当年他们在欧洲拍戏:“很多年前,当我和洪金宝、元彪在欧洲拍摄时,身边有位长者教了我们许多东西。”他着重强调的是拍戏经历,却刻意回避了当时的环境和背景,与蔡澜的叙述大相径庭。
蔡澜曾坦言,当时正值香港电影业的“最黑暗时期”,各路黑恶势力潜伏,见电影市场红火便试图争夺利益,成龙也因此卷入纷争。蔡澜回忆道,他受邹文怀委托,一夜间带着成龙紧急离开香港,躲避风头。他们首选西班牙巴塞罗那居住了一年,除了躲避风波,也在那里一起写剧本、拍电影、享受生活。之后又辗转南斯拉夫、日本等地,持续创作。蔡澜的说法显然更为真实,而成龙则选择避重就轻,未提及逃离香港的压力。
此事也有佐证。成龙入嘉禾之前,与罗维签订过限制自由的“卖身契”,试图脱身时遇阻。嘉禾出面替成龙支付违约金,同时王羽介入调停。业内盛传王羽具备黑道背景,逼迫罗维妥协,而罗维心怀不满,多次对成龙施加压力。
香港电影黄金时期,黑帮势力盛行,各方势力混杂。成龙曾透露自己被两把刀架在脖子上,被胁迫接受20万片酬拍摄电影。这些事实显示当时环境极为险恶,蔡澜带着成龙前往西班牙躲避风头,既是自保,也是创作的调整期。
两人在异国他乡确实合作创作出了电影《快餐车》,该片选址正是在西班牙。当时蔡澜刚刚加盟嘉禾,双方合作十分愉快。成龙年轻气盛,十分欣赏蔡澜懂得享受生活的态度,尤其是品酒、收藏的见解。此后,他们又在《重案组》和《城市猎人》两部影片中合作,蔡澜担任监制,继续携手在香港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