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聚光灯辉映下的明星背后,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奋斗故事。最近,黄晓明未能如愿考取博士学位的消息引发了广泛热议,他那句“明年再战”的承诺,究竟展现了怎样的勇气和坚持?
在娱乐圈,黄晓明一直以来都是备受瞩目的明星。从他在《大汉天子》中青春洋溢地扮演汉武帝刘彻,到在《中国合伙人》里坚韧不拔的成东青,他用一个个鲜活的角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收获了诸多影视奖项,成就斐然。
然而,2025年6月20日,上海戏剧学院公布的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让黄晓明成为了舆论的焦点——他报考的艺术管理/戏剧策划专业学位未能录取,反而与他同试的金世佳成功上岸。
消息一出,网络上瞬间热闹起来。有人对黄晓明的考博动机提出质疑,认为他是在为自己“镀金”;也有人调侃他在综艺节目中暴露的打字慢的问题,戏谑就算考上了,写论文也得花上好几年。当然,也不乏支持和鼓励的声音,赞赏他敢于向知识挑战、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其实,黄晓明考博绝非一时冲动。近年来,他一直努力拓展自己的影视制作领域,此次报考艺术管理/戏剧策划专业,正是希望从更高的角度提升自己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为未来事业找到新的方向。从他提交的《中国合伙人》《烈火英雄》等项目的操盘经验可见,他对此次考博的重视。
虽然考博失利对黄晓明来说无疑是一次挫折,但这并不是世界的终结。回顾他的演艺之路,他曾经面临诸多挑战。早期被贴上“油腻”标签时,他并没有选择退却,而是毅然决然地通过在《阳光俱乐部》中挑战自我,增重30斤扮演智障人士,成功完成了演技上的突破,摘掉了负面标签。
考试的竞争向来激烈,他报考的专业仅录取一位,难度不言而喻。而作为一位活跃的演员,他的备考时间受到繁忙工作的严重压缩,无法像普通考生一样进行系统学习。但在回应落榜时,他坚定地说出“明年再战”,短短四个字展现了他的韧性与决心。
这让我们看到,明星也和普通人一样,在追逐梦想的旅程中会遭遇挫折。然而,真正的强者不是从未跌倒,而是在跌倒后勇敢地站起来,继续前行。黄晓明的经历不仅为公众树立了积极的榜样:无论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成就多么辉煌,都不能停止学习和进步的步伐。期待他在未来实现自己的博士梦想,同时也期待他在演艺事业上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
考博失利不过人生的插曲,黄晓明明年再战的豪言,响亮有力。愿这份执着与勇气助他跨越所有障碍,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