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韦东奕在食堂进餐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引发热议,令人惊叹。画面中,他低头用餐,而四周则挤满了围观者,手机镜头几乎要碰到他的脸。有的人兴奋地小声询问:“拍到了吗?”他越是静默,人群的喧哗反而越加响亮,仿佛正在进行一场无舞台的微型围猎。
不久前,韦东奕在抖音开设了自己的账号,仅仅四秒的沉默视频,竟如魔法般瞬间吸引了两千多万粉丝。大众热切追逐着韦神的光环,但当这个真实的个体坐在面前用餐时,围观者似乎更在乎的是如何将镜头作为工具,满足自己在社交平台上的虚荣心。这种追捧,已从单纯的崇拜演变为一种精神上的占有和符号的消费。
在数学的星空中,韦东奕如同自由翱翔的儿童;然而,踏入人间烟火,他却成了众人眼中的奇观标本。当追随者在屏幕前如痴如醉地崇拜韦神时,现实中却把这位活生生的学者当作动物园的稀有动物来拍摄,这种满口的敬意,岂不是一种深刻的讽刺与亵渎?我们真正热衷追逐的,是智慧本身,还是那一个可以自我标榜的虚幻符号?
真正的星光,是无法通过围追堵截来捕捉的。智慧的光辉,宁愿在静谧的土壤中默默绽放。物理学家钱学森回国后专心研究,避开喧闹;袁隆平院士在稻田中一弯身子,便切断了世俗的名利。真正的尊重,恰恰在于守护那份孕育天才的珍贵孤独,而不是让喧嚣将其淹没。
事实上,韦神那四秒视频的魅力,与其说来源于画面,倒不如说是源于公众对纯粹智慧近乎本能的向往。然而,当镜头代替了理解,嘈杂淹没了思考,我们便亲手遮蔽了那道真实渴求的光。在喧嚣的人潮中,稀缺的不是噪音,而是懂得如何静静仰望的智慧。
真正的追星,何需镜头的围堵?真正的星光不需要围观者的闪光灯,它只在思想的高峰默默燃烧。只有那些屏息凝视的灵魂才能辨认出,穿透迷雾的那道清澈光芒。
请将韦神归还于数学,将安宁带回食堂。等到智慧星辰真正升起时,我们只需虔诚而静默地抬头仰望,这才是对星光的深深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