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有些遗憾本身就是美丽的”,笔者对此深表认同。比如学生时代那些未能赢下的比赛、未能向心仪之人吐露的爱意、未交出满分答卷的遗憾,虽然当时看似无比重大,如今回首却也不过淡然一笑。然而,生命中有些遗憾,却不是那般轻易能够释怀和弥补的。
若将自己代入杨过,亲身感受他的种种经历,难免心生不平。尤其是那段被称作“甄志丙事件”的桥段——资深金庸迷应当知晓,金庸后来在新版小说中将原先尹志平的角色戏份转移至甄志丙,因此文中皆用“甄志丙”代称该角色。然而,这也正是令人困惑之处:既然金庸都曾多次修改原著,为何偏偏不删去“甄志丙事件”,而是以这样痛苦的方式推动剧情发展?
首先,谈及金庸的改书,作者对作品的修改无非出于两种目的。一是商业利益,再版可赚取稿费,但金庸显然不是为此而改动原著。他的修改更多是为了作品的完善与精雕细琢。虽然不至于逐字逐句的琢磨细节,但确实做出了不少调整。以新修版《天龙八部》为例,其中某些改动令笔者极为满意。比如段誉与王语嫣的结局,旧版中二人终成眷属,西夏驸马大选时便已官配,但新修版却另有安排。新版尾声,金庸增添王语嫣请求段誉协助寻找“不老长春之方”的剧情,之后王语嫣离开段誉,回归慕容复身边。
这样的改动或许令人费解,但笔者对此心存欣赏。因为王语嫣这个角色,冷漠且无脑,实在配不上段誉这样正直温厚的男子。王语嫣从未真正爱过段誉,反倒是段誉的执着使她在无奈中妥协,却被强行安排成幸福的结局,实令人难以接受。于是,金庸的这些改动,确实令部分读者感到满意。然而,段誉和王语嫣的故事,在“甄志丙事件”面前,显得微不足道——那才是真正令人痛心难释的章节。
顺着《神雕侠侣》的故事脉络来看,起初笔者并不觉得“神雕侠侣”就是指杨过和小龙女,毕竟他们在名义上只是师徒关系。倒是郭芙,更像是那个与杨过纠缠不断的欢喜冤家。但当剧情推进至中段,杨过与小龙女彼此坚守的决心愈发明朗,读者也渐渐认定他们终将携手共度。然而,关于他们应得的结局,却让人心生疑问。
正如小说所描绘,小龙女为了不拖累杨过,毅然跳下绝情谷,杨过苦等十六年未见小龙女归来,终也跳谷相随,最终两人在谷底重逢。虽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凄美结局,但因“甄志丙事件”,这一切的圆满又显得支离破碎。事情起因于小龙女被欧阳锋点穴,无法动弹,原本那老毒物无意加害,但隐藏一旁的甄志丙却趁机对小龙女伸出了毒手。龙儿误以为那人是杨过,未加怀疑,后来甚至向杨过表白。
从表面上看,金庸写这段剧情是为了制造杨过与小龙女关系转变的契机,从师徒升华为恋人。然而细想,为何金庸非得选用如此痛苦的桥段?贞洁对一位女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金庸绝非不懂这层情结的价值。许多读者因此桥段而心生遗憾,足见其影响之深。事实上,金庸完全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去呈现这段感情,却偏偏选择了这条充满创痛的路径。
然而,重新阅读这部作品,笔者对这段情节的理解反而更加深刻,似乎金庸的选择是别有深意,甚至是正确的。为何小龙女必须经历如此惨痛的磨难?答案或许简单明了,主要有两点。
第一,是为了让这位仙女形象的女子真正“堕入凡尘”。小龙女初次登场时,杨过眼中她宛如非尘世之人。书中描写她“清丽秀雅,莫可逼视,神色冷淡如冰雪,似人非人,似鬼似仙”,与凡俗之人全然不同。正因为如此,她无法与杨过真正走到一起。
第二,是为了彰显真情的珍贵。小龙女在重阳宫大战中当众坦陈自己被欧阳锋点穴、清白被玷污,虽伤愈却无法与杨过成婚。她坦然面对悲苦,毫无隐瞒,而杨过回应的仅仅是简简单单的“我们走罢”。这句看似平凡的话语,却道出了真正的爱情内涵——即便失去所谓“纯洁”,杨过依然无条件地接受她。
正是通过这段充满磨难与坚守的情节,金庸让读者感受到龙杨之间深厚且真挚的感情。这段让人难以接受的桥段,恰恰成了两人感情合理转折的关键节点。若将其删除,故事的情感线反倒会显得牵强,难以服众。
综上所述,有些遗憾虽难以接受,但它们承载了作品的灵魂与厚度。金庸对原著的改动,不仅是为了完善故事结构,更是为了呈现人性的复杂与真情的力量。正是这些不可磨灭的遗憾,使得经典作品历久弥新,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