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啥一部央视大剧就得是流量明星的天下?
实力派演员就不能拥有姓名吗?
这年头,好像谁演个主角都要被扒个底朝天,吃瓜群众的显微镜是真好使。
咱也不是说流量不好,但能不能给真正用心演戏的人留点活路?
说起白宇帆,这哥们儿确实不是那种第一眼就令人“哇”出来的类型。
扔人堆里,你可能觉得就是个邻家小哥,亲切是亲切,但要说惊艳,那还真算不上。
当他主演护宝寻踪的消息一出来,质疑声那是铺天盖地。
凭啥是他?
资源咖吧?
肯定有后台!
但问题是,这年头,谁还没看过几集电视剧啊?
演技好不好,观众心里明镜儿似的。
你要是真没那金刚钻,就算给你再好的平台,你也照样糊穿地心。
护宝寻踪这戏,讲的是文保工作的故事。
这种题材,不好拍。
既要专业,又要有趣,还得接地气,稍有不慎,就容易拍成催眠曲。
而白宇帆演的方堃,就是个前期令人恨不得冲进屏幕抽他两巴掌的角色。
轴,死犟,认死理,简直就是个行走的“杠精”。
弹幕上,骂声一片。
但神奇的是,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对他的态度竟然慢慢转变了。
这哥们儿受伤了,还坚持回到工作岗位,拄着拐杖也要给齐大仓画图,帮着分析文物信息。
他不再是那个只会“杠”的愣头青,而是成了团队里的智力担当。
这种转变,不是靠几句台词就能糊弄过去的,得靠演员的演技一点点磨出来。
而白宇帆,就做到了。
他演的方堃,不是那种高大全的英雄,而是一个有血有肉,会犯错,会成长的人。
他身上那股稳劲儿,跟角色简直是天作之合。
你可能不喜欢他的表演方式,觉得他不够炫技,不够抓马。
但你不得不承认,他演的像个真的人,一个真正在做文保工作的人。
他不是在演“专业”,而是在展现“专业”。
这也不是他第一次把“不讨喜”的角色演活了。
山海情里的马得宝,说话有点冲,做事有点莽,但心是真诚的。
没有偶像包袱,也没有刻意扮帅,但观众就是记住了他。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角色感”。
再到后来的欢迎光临、我在他乡挺好的、繁城之下,他演的都是些普普通通的男生。
不是霸道总裁,也不是高智商天才,就是那种你在生活中会遇到的,擦肩而过的路人甲。
他擅长演这种“像人”的角色。
不是演一个“演员”,而是演一个“人”。
这种表演,没有那么多的技巧和套路,靠的是真诚和投入。
问题又绕回来了,为啥央视大剧会选他当主角?
因为这种题材,需要的不是流量,而是“信得过”的演员。
文保工作,靠的是细致的观察,严谨的分析,以及对历史的敬畏。
它不像刑侦剧,有枪战,有追逐,有刺激的场面。
它需要演员沉下心来,把角色融入到情节里,让观众相信他真的在研究一块石板,真的在思考文物的真伪。
而白宇帆,就是那种能让观众“信”的演员。
他不是在演“专业”,而是真的去了解过。
花絮里,他跟专家请教剧本细节,研究那些冷门的专业术语。
他不是为了显得自己有多厉害,而是为了让观众看得明白,看得舒服。
他不爱营销,不发自拍,售后服务也不多。
但你在评论区,会看到这样的留言:“前几集觉得他烦,后面好心疼”、“从嘴硬到沉稳,就像一个研究生真的成长了”、“现在觉得他演得特别顺,不假”……
这不就够了吗?对于一个演员来说,令人“信”,比令人“火”更重要。
他不是被硬塞进这个角色里的,而是他演得进这个角色里。
演一个文保工作者,不需要最帅的脸,也不需要最红的资源,需要的是“稳得住角色,沉得下气”的人。
他可能不是你第一眼就觉得惊艳的演员,但他会让你一集一集看下去,最后发现——哦,这哥们儿是真下了功夫。
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在认真演戏,谁在划水摸鱼,大家心里都清楚。
与其纠结于“凭什么”,不如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
是金子总会发光,是演员总会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