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S最近的画展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终于揭开了长期笼罩的神秘面纱。然而,这场画展背后所透露的种种,不禁让人对小S的选择和处境产生了深深的疑问。
自从大S去世以来,小S的事业与公众形象逐渐下滑,难以恢复昔日的风光。无论是路人缘还是工作上的机会,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吴宗宪的女儿吴姗儒代班后,小S在整个台湾娱乐圈的地位逐渐边缘化。而对于小S而言,复出固然是一项重要目标,但眼下她更为迫切的任务,是如何将自己三个女儿尤其是二女儿捧红。
回想大S去世时,蔡永康曾在采访中坦言,对大S的去世感到惋惜的同时,他更为担心的是小S的未来。他指出,大小S一直是一个整体,大S不在了,小S的精气神似乎也消失殆尽。对她的幽默与活力,似乎无法再找到曾经的影像。蔡永康当时的话有着深刻的预见性,因为如果小S的复出不能保持她原本的幽默与活力,观众是否还能接纳她呢?这也让小S的复出之路变得更加复杂和充满变数,最终她一直未能找回那个熟悉的笑声,迟迟未能勇敢地站到公众面前。
面对事业上的困境,小S寄托了她对未来的希望在于三个女儿,尤其是二女儿许韶恩。她将自己的资源和平台提供给了许韶恩,让她提前涉足娱乐圈,并在未正式出道时就已经拿下多个品牌代言,可见小S对女儿的期望之深。而这次许韶恩举办的画展,虽然作品从创作到展示都显得匆忙且缺乏艺术性,但小S依旧高调宣传,为女儿站台,并极力赞美。
值得注意的是,许韶恩曾说她的母语是英语,而小S竟然没有出面纠正,而是让她在画展的介绍中使用英语多于中文,且许韶恩的中文讲得磕磕绊绊。小S这种做法到底意味着什么?难道她想借此向公众展示她女儿的“国际化”程度?或者说,潜台词是在暗示:“我女儿的母语就是英文,你们能奈我何?”这种操作让不少网友感到困惑,不禁质疑,她和女儿所传递出来的形象,是否真正符合公众的期望和价值观?
接下来,让我们聚焦于许韶恩的画作。初看到小S分享的许韶恩创作过程时,小编还以为她会画一些典型的荷花图案,毕竟粉色调和荷花的清新气质总是密切相连。然而,谁能想到,画展中的作品却让人大跌眼镜!画风竟然颠覆了许多人对她的预期。
其中一幅所谓的“小公主”画作,虽说技术上平淡无奇,但还算勉强过得去。不过,接下来的作品却令人咋舌。画中的“小公主”形象几乎无法称作“公主”,这到底是许韶恩的创作灵感,还是她脑海中“大S”的影像?这种不符合标准的画作,恐怕连“画家”二字都不敢与之挂钩。
然而,小S在看到女儿的作品尚未达到专业水准时,仍然将许韶恩推向了“画家”的位置,与那些有着多年艺术积淀的专业画家同台展览。这一举动无疑会招致画界的批评,成为专业人士口中的谈资。
有网友讽刺道,小S一方面想依靠女儿的成就来提升自己,一方面又让她做一些不符合年龄、不切实际的事情,这种做法真的明智吗?不禁让人想起大S当年力捧具俊晔,却终究没能带领他重回巅峰,而现在小S似乎也在用相同的方式去推进女儿的事业,这种复制他人做法的方式,是否真能带来成功呢?
或许,小S应该更理智地审视现状,理解母女之间的关系与个人成长的节奏,而不是一味心急推动女儿去做那些还不具备能力承担的事情。毕竟,单凭精力与热情,未必能改变实际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