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部“爽剧”的背后:无声的失败叙事**
《后翼弃兵》(又叫《女王的棋局》)在2025年登场,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几乎成了当年美剧的“救世主”。上线一个月后,这部剧稳稳地拿下了豆瓣9.1的评分,获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大女主剧、天才故事、对大众友好的情节设定,让这部以国际象棋为题材的剧集迅速流行。精致的画面,恰到好处的音乐,再加上节奏适中的叙事,所有的细节都让人感受到这项“小众”运动的无尽魅力。女主贝丝·哈蒙的棋艺和美貌更是给这部剧添了不少分。
不过,一旦这类剧集被贴上“大女主”标签,便不可避免地引发女权主义的讨论。《后翼弃兵》显然也没有逃脱这个框架。贝丝的形象虽颇为鲜明——聪慧、顽皮、有野心,并且胜负心极强。但在为贝丝塑造天才形象的同时,编剧也悄悄埋下了更多的社会性别、种族与历史问题,虽然这些问题的探讨表面上看似触及,但其实也不过是浅尝辄止,都是为贝丝的故事服务。
例如,贝丝第一次参赛时,作为一名无名新手,她和另一位女棋手被安排在了一个靠近茶水桌的角落。这种细节反映了女性棋手在那个时代的低位。但贝丝通过非凡的实力迅速改变了所有男棋手的看法,几乎每位与她对战的男性都败下阵来。贝丝的女性身份在故事推进中并未成为束缚她的压迫因素,几乎所有涉及到性别的冲突,都在一两场表面化的情节中就轻松解脱了。
再比如,当贝丝经历失败,酗酒颓废时,剧中唯一为她提供帮助的人并不是男性,而是她的黑人女性朋友乔琳。尽管这一设定给人一种女性友谊力量的提示,但乔琳的黑人身份却没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展,反倒是全程陪伴贝丝的她,成为了白人女主成功背后的“工具人”。
真正让《后翼弃兵》值得深思的是它对于胜负的独特视角。表面上,胜利的叙事占据了主导,但其中那些微妙的失败情节,反而更引人入胜。例如,贝丝第一次击败的男棋手哈利·贝尔提克,在几次对战后,最终放弃了职业棋手的生涯,转而过上了平凡的大学生活。他的角色或许不算多重要,但他的变化给人提出了更为深刻的思考:我们对于输赢的执着,究竟意味着什么?失败的痛苦是否有其值得反思的深度?
**2. 竞技题材中的胜利幻想:为何总是寻求胜利的快感**
近年来,影视作品频繁关注那些边缘人物,尤其是小人物的故事,赋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现实意义,成功吸引了一波观众。但就竞技题材而言,天才叙事和胜利叙事依旧主宰了市场。
看看我们日常关注的体育竞技,观众总是希望自己支持的选手或队伍能够获胜。虽然这与自己的生活并无太大联系,但人们依然渴望看到胜利,因为他们在选手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像。人们的自我认同感往往是有限的,因此,通过他人实现更大的胜利幻想,成为了他们追求的快感。
《后翼弃兵》里的贝丝,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观众,都会从她的胜利中获得某种心理满足,这种来自胜利的愉悦感让人沉迷。然而,在竞技题材的作品中,失败者的故事常常被忽略——那些拥有实力、满怀热情,却依然无法突破困境的人,才是最为普遍的存在。
从某种角度看,竞技题材的核心似乎不止是比赛本身。比赛的精彩往往来源于支持方的胜利,但如果能够跳出这个框架,聚焦于人物的成长与挣扎,甚至是失败,也能带来更丰富的情感张力。
《请回答1988》中的崔泽一角,给了我们关于棋手日常生活的侧面观感。棋手的训练和比赛远比普通人上学要辛苦,他们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不仅仅是为了梦想的实现。更为关键的是,在“棋院外”的生活中,他们大多无法获得与成功棋手同等的社会地位,这也是“失落感”背后的原因之一。
而当棋手失利后,背负的压力远不止是社会的眼光和名誉的丧失,心理上的自责、挫败感才是最大的负担。围棋国手李喆曾在播客中提到,家庭为让孩子能成为职业棋手付出了巨大的金钱和心血,但一旦失败,这些投入往往带来的是无尽的内疚与失落。
与《后翼弃兵》不同的是,电影《爱哭鬼的奇迹》把失败作为故事的核心。主角濑川晶司,在未能成为职业棋手后,经历了极度的空虚和自我怀疑。这种失败后的痛苦,是许多退役棋手在重新融入社会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3. 胜利后的虚无:从“输”到“享受过程”**
胜利的叙事不仅仅存在于竞技影视中,它也贯穿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尽管现代社会的物质条件能够满足我们的基本需求,但为什么我们依旧如此执着于“赢”呢?
这与重启成本密切相关。当一个人付出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某个目标,输掉的代价往往变得难以承受,享受过程变成了一种奢侈。在这种情况下,结果和胜利反而剥夺了很多事物本身的乐趣。
正如一位业余棋手所说,由于没有职业压力,他能够更加享受下棋的过程,甚至玩一些规则不那么固定、更多依赖运气的游戏,像是揭棋。游戏中,输赢的成分更多取决于运气,而这种命运感给了他全新的乐趣。
这不代表职业棋手的挑战性不重要,只是说,若能跳脱胜负的框架,或许能收获另一番天地。在《后翼弃兵》中,有两处令人深思的场景:一是贝丝的继母在酒店劝她,棋局之外的人生同样重要;二是哈利向贝丝坦白,自己并没有那么热爱国际象棋,至少不如贝丝热爱,因为他已经不再执着于输赢。
这些话给了贝丝启示:棋盘之外的世界,也值得她去探索与热爱。而对比贝丝,濑川晶司在放弃职业棋手后,也找到了重新找回乐趣的方式。在将棋俱乐部,他与童年的朋友们共度时光,棋局中的输赢,反倒不再是唯一的关注点。
正如围棋九段棋手芮乃伟所说,输赢已经不再是她生活的全部,反倒是享受过程、感受每一盘棋带来的乐趣,让她从内心获得满足。这正是竞技精神的真谛——无论胜败,重要的是享受参与的每一刻。
在这个过程中,胜利和失败的边界渐渐模糊,真正的美丽,不正是在其中找到了纯粹的热爱与心灵的平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