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啥一部剧才播四集,就能冲到全国收视第一?
难道现在观众老爷们追剧都这么草率了吗?
倒也不是说人家不值得,只是这年头好剧那么多,能这么快脱颖而出,背后肯定有点东西。
这事儿还得从淬火年代这部剧说起。
正午阳光出品,这牌子确实硬,这些年出的剧,不说部部精品,但至少也是中上水平。
这次他们把镜头对准了上世纪末,讲的是国内制造业变革的故事,主角是个海归技术男,回国想搞点事情,结果一头撞上了现实的南墙。
剧情一开始就挺抓人。
男主柳钧,张新成演的,带着一身技术和理想回国,结果他爹的厂子要完犊子了。
原因是啥?
技术不行,达不到订单要求。
这年头,搞制造业,技术就是命根子,没技术,就只能给别人打工,永远翻不了身。
柳钧这人,典型的技术宅,不太懂人情世故,一心想靠技术拯救厂子。
他先是帮厂子渡过了难关,但很快就发现,问题远不止技术那么简单。
厂子里的人,思想落后,不思进取,只想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
更要命的是,家族式企业的那一套弊端,在厂子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拉帮结派,内斗不断。
柳钧想搞改革,把加工流程分解,提高效率。
这想法是好的,但在那些老员工眼里,就是动了他们的奶酪。
他们倚老卖老,不把厂规当回事,对产品质量更是马马虎虎。
柳钧说了他们几句,他们就撂挑子不干了。
这下,柳钧傻眼了,他终于明白,光有技术是不够的,还得搞定人。
改革失败后,柳钧没有放弃,他开始默默搞“实验室”,想搞自主研发。
这才是正路,搞制造业,必须要有自己的东西,才能在市场上立足。
现实又给了他一记重拳。
他辛辛苦苦研发的新产品,还没上市,就被别人抄袭了。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炸毛。
柳钧有专利,有合同,但在这个年代,这些东西好像不太管用。
抄袭者有恃无恐,柳钧维权无门。
他终于明白,搞自主研发,不仅要技术,还要有强大的背景和关系。
这部剧把当年行业里的一些乱象都拍了出来,抄袭、侵权、地方保护主义等等,这些都是阻碍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大山。
也拍出了搞自主研发有多难,技术、资金、人才、政策,缺一不可。
演员方面,张新成这次的表现确实不错。
他把柳钧这个角色的理想主义和执着都演了出来,也把他的困惑和无奈演了出来。
一个年轻的技术男,面对现实的冲击,从最初的意气风发,到后来的迷茫和挣扎,这个过程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他得知自己的产品被抄袭时,那种愤怒和绝望,真的令人感同身受。
王彦霖演的配角也很出彩。
他把一个底层小人物的辛酸和无奈演了出来。
有一场戏,他母亲去世,柳钧开车送他们去医院,他的表演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
他先是下意识地触碰母亲的身体,然后无声地痛哭,最后又对柳钧说:“不用开太快,妈妈已经……”短短十几秒,情绪层层递进,演得太到位了。
高露演的钱宏英,也是一个令人心疼的角色。
她为了供弟弟上学,放弃了自己的学业,还因此背负了很多流言蜚语。
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坚强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淬火年代这部剧能够这么快走红,不是没有原因的。
它不仅剧情抓人,演员演技在线,而且还反映了一些现实问题。
它让观众看到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不易,也看到了那些为之奋斗的人们的艰辛。
这部剧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有些剧情可能过于理想化,有些人物的塑造可能不够丰满。
瑕不掩瑜,它仍然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剧。
后续柳钧会怎么维权?
是选择同流合污,还是坚持自己的梦想?
只能说,拭目以待吧。
现实往往比电视剧更精彩。
这部剧能不能一直火下去,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最终它会成为经典,还是昙花一现,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