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示乔
陈宝国,这位历经近五十载演艺生涯的资深演员,用他的“匠心”与“痴心”谱写了一段令人钦佩的传奇。从一个青涩的青年司机,到历史剧中威严的唐高宗李治,再到《大宅门》中令人难忘的白七爷,他的表演历程见证了从成长到成熟、从崭露头角到名垂千史的华丽转变。
作为演艺圈中难得的“老戏骨”,陈宝国打破了传统,成为首位担任白玉兰奖评委会主席的演员。在最近一届白玉兰奖的评选中,这一角色由知名导演转交给他,引发了广泛关注。在发布会上,陈宝国坦言自己将把这项奖项视为一把衡量真“戏骨”的尺子,强调作品必须扎根于现实生活,反映时代脉搏,演技要真挚感人,且艺术感染力和导演的整体把控力不可或缺。他也明确表示,评奖并非“分猪肉”,不同人生阶段的演员各有千秋,不能一概而论。
“今年正值上海电视节三十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将与全体评委共同遵循‘坚守专业、公正评判、多元鼓励、尊重创新、传承匠心、扶持新人’的原则。”陈宝国的话语中满载责任感,令外界对他的领导充满期待。尽管部分观众质疑演员是否具备导演那样的专业权威,但真正了解陈宝国的人无不对他的认真态度和专业精神深信不疑。
出生于北京普通家庭的陈宝国,少年时因家境贫寒,仅16岁便开始做搬运工补贴家用。辛劳的体力劳动没有消磨他对未来的期盼,反而激发了他成为演员的梦想。看见中央戏剧学院的招生广告后,他决心考取中戏,并最终如愿进入表演系,开始系统学习专业技能。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儿童艺术剧院,开始话剧生涯,随后成功出演第一部电影《大渡河》。
1982年,他迎来了演艺生涯的第一个重要转折点,凭借电视剧《赤橙黄绿青蓝紫》中叛逆又炽热的青年司机刘思佳,一举成名,观众开始关注这位新星,他也因此获得首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实力得到认可。然而,成功并未让他骄傲,反而更加“偏执”地追求角色的真实。
在电影《神鞭》中,为了塑造一个独眼混混,他甚至将磨薄的纽扣片塞入眼中,忍受剧痛并付出了视力永久受损的代价,这种极端的敬业精神令业内震惊。此后,他塑造了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形象,表现了其刚烈与悲壮,彰显出驾驭复杂厚重角色的潜力。
在历史剧中,陈宝国饰演的唐高宗李治虽非主角,却完美展现了帝王的儒雅外表下的优柔与深情,以及帝王筹谋的智慧;在《汉武大帝》中,他演绎了刘彻从青年锐气到暮年沧桑的复杂层次,尤其老年戏份中一个眼神便道尽千古帝王的孤独与苍茫,堪称经典,也因此斩获飞天奖优秀男演员。
真正的事业高峰出现在2001年史诗巨作《大宅门》中,他饰演的“白七爷”集桀骜、智慧、担当与深情于一身,仿佛为他量身打造。该剧播出后收视率飙升,影响力空前,成为国民经典角色,并赢得金鹰奖等多项殊荣,巩固了他“国民戏骨”的地位。
随着年岁增长,陈宝国的演技愈加深沉,佳作不断。真实案件改编的《湄公河行动》中,他饰演专案组组长,气场沉稳,尽显硬汉魅力,尽管戏份不多,仍凭借精湛演技获飞天奖优秀男演员。随后在《老农民》中塑造憨厚质朴的牛大胆,展现土改60年农村的变迁,从饥饿绝望到改革拼搏,人物形象生动丰满,获得当年电视剧三大奖项最佳男主角,实现大满贯。
《老酒馆》中,他诠释的江湖义气、家国情怀与智慧兼备的传奇人物,面对复杂台词和情感转折游刃有余,被观众和业内称为“教科书级表演”,撑起整部剧的灵魂。
他极少参与商业综艺,专注于角色塑造,坚守表演艺术的敬畏与职业操守,同时不忘提携新人。虽然无法媲美流量明星的热度,但他无疑是表演艺术的权威与行业标杆。
如今,作为白玉兰奖评委会主席,陈宝国肩负重任。有人称他“实至名归”,有人质疑他“不自量力”,但无可否认的是,几十年间,他塑造了无数经典角色,演技实力毋庸置疑。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敢于在流量至上的时代坚持说真话,让真正优秀的作品和演员被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