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劝薄永霞退出女儿李嘉格的生活,甚至黄圣依的母亲邓传理也建议她“找个班上”,以转移注意力。然而,黄圣依看到了薄永霞内心深处那个“渴望被人捧在手心的母亲”的需求——这种需求未能得到满足。女儿李嘉格曾给予满足,但又收回了关怀,反而把未被满足的情绪转嫁到与自己水火不容的亲家母身上。而女婿车澈并未主动承担起平衡关心的责任,导致这三个女人陷入了无休止的纷争之中。薄永霞因内心的不甘和渴望,陷入了原地踏步的状态,既无法前进,也难以后退,缺乏真正的行动力。
在《是妈妈是女儿2》中,黄圣依敏锐地洞察了这一切。她指出,李嘉格与婆婆薄永霞的矛盾不仅是表面的争执,背后更有深层的家庭情感纠葛。节目里,黄圣依用细腻的视角看到了李嘉格对丈夫车澈的态度——她对丈夫抱有低期待和强包容性,这种“低要求”反映出她内心对安全感的渴求。然而,车澈并没有承担起应有的调和角色,使得李嘉格只能在母亲和婆婆之间徘徊。黄圣依点明,李嘉格不愿离开这个“舒适区”,她将唱反调的婆婆视为“对立者”,而母亲则感到被忽视和不被理解。
当节目播到第八期,薄永霞多年来的苦闷终于被观众和嘉宾们真正“看见”了。她对女儿李嘉格的婆婆多次心生不满,却始终无法得到女儿的理解和支持。两人间的互动总是剑拔弩张,从最初的“下马威”到后来为了争夺给孩子换尿布而发生的激烈争执,甚至导致孩子哭泣和身体的摩擦,局势持续紧张。面对这些冲突,李嘉格未能为母亲出头,这使得薄永霞心中的怨念日渐加深。她在母女辩论环节中试图发声,却又欲言又止,回到座位后更是当众与女儿针锋相对。旁观者终于意识到,李嘉格和薄永霞的母女关系之所以复杂,恰因夹杂了婆媳之间的矛盾。
早在第二期以“回到小时候”为主题的谈话中,婆媳之间的矛盾便初现端倪。薄永霞愤怒地提起亲家母第一次见面便给她的“下马威”,而李嘉格则不觉得婆婆有多过分。那时,情绪失控的李嘉格甚至独自外出暴饮暴食,随后又找黄圣依倾诉心事。黄圣依冷静地分析,两人都缺乏耐心和沟通的意愿。李嘉格坦言自己一直在充当“情绪垃圾桶”的角色,哄着妈妈,累得不堪重负。黄圣依建议她找爸爸倾诉,结果李嘉格反而把矛盾转移到父亲身上,形容父亲情绪更糟糕,常常自我贬低。面对李嘉格的叙述,黄圣依只能感慨“你好可怜”,大多数观众也同情李嘉格,认为她在替母亲承担“丈夫”的角色。
李嘉格和薄永霞在节目中的互动显得格外“玩不起”深刻的游戏和话题。每当节目组设计触及灵魂的环节,这对母女便容易情绪崩溃,矛盾激化。黄圣依作为旁观者,凭借敏锐的观察力,能够穿透表面纷争,洞察到矛盾的根源。她在节目中不仅善于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还能一眼看穿其他嘉宾的心理动态。例如,在《再见爱人4》中,当大家都试图安抚麦琳的坏情绪时,黄圣依能客观地为李行亮辩护。而在《是妈妈是女儿2》中,她则用独特的视角为李嘉格和薄永霞的母女纠纷提供了深刻的剖析。
网友调侃黄圣依被芒果台“承包了一生”,从《妈妈是超人》《婆婆和妈妈》《乘风破浪》到《再见爱人》《是妈妈是女儿2》,她的生活和亲密关系几乎全然展现在公众面前。对此,黄圣依坦然回应,自己希望通过镜子的方式呈现真实的关系,启发他人思考。她借助第三方的视角,不仅能够自省,也能更清晰地认识问题所在,从而加快解决的步伐。黄圣依的这份从容与洞察力,使她在综艺舞台上不仅成为问题解决者,更成为理解他人情感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