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的阳光总是很柔软,不锋利,也不炫目,像是在特意照顾年岁已高的面庞。
三浦友和站在红毯上,一身深色正装,站姿挺拔,笑容温和。
他已经73岁了,可站在那里,仍像几十年前那个干净沉稳的少年。
镜头一闪,他嘴角轻轻上扬,有人感慨:原来,人可以老去,但风度不会。
他此行是为新片《远山淡影》而来,这部讲失落与回忆的作品,就像他走过的大半生:有暗礁,也有回甘。有苦涩,也有暖意。
在这座汇聚世界目光的小城里,他是少有的、能把“老得好看”这件事,演得不动声色的人。
人群之外,有人悄声提起:山口百惠也一同来到了南法。
只是她没有现身,没有出席任何活动,只是安静地陪他,一起走过这些漫长旅程中的又一站。
01
人们忽然想起,1977年戛纳的那个春天,18岁的山口百惠身着一袭和服出现在镜头前,清丽脱俗,美得毫不费力。
她站在那里,就像那个时代的一个注脚——克制、端正、饱满,也孤独。
她只用了八年时间,就登上了日本演艺界的顶峰,然后在21岁那年,亲手就是了这一切。
她在武道馆唱着《last song for you》,眼角泛着泪光。
歌声落下,她俯身将麦克风轻轻放在地板上,转身下台。从此,彻底离开聚光灯。
那一年,她21岁,很多人刚刚学会如何讨好世界,而她已经决定不再讨好任何人。
从那之后,她退圈,结婚,生子,照顾家庭,缝缝补补,照看花草,一心一意地过起了和我们身边大多数女人一样的普通日子。
02
直到某天,一组街拍照片悄然流出。
她在超市推着购物车,穿着宽松的衣服,戴着眼镜,身形微胖,背略驼,脚步缓慢。
评论区里有人写:“她变了,再也不是那个惊艳四座的女神了。”
可再看一眼她的脸,会发现,她始终是在笑的。和人说话时轻轻点头,站在路边等红灯时,眼神里是满是温柔与安宁。
她真的变了吗?或许不,只是终于变成了“她自己”。
她是幸运的。
因为在最耀眼的时候退场,所以她的光辉,没有被时间一点点消耗;
因为她不贪恋掌声,所以后来没有为复出奔波;
因为她从未出售过过往,所以她的记忆干净、完整、无价。
而三浦友和,一直在。
他没有离开舞台,也没有止步不前。他依旧拍戏,偶尔更新ins,分享和爱犬的日常生活。
那两只狗,一只叫“友”,一只叫“和”,像极了他们的婚姻——平凡,却温热。
他接受采访时偶尔提起百惠,总是轻声讲起,末尾带一句“她不喜欢被拍,我就不拍了”。
03
他们的婚姻,已经走过了整整45年。
他们约好,吵架时轮流低头,谁先认错,谁就是“爱的天使”;他们会去看不同的电影,然后交换感受;
他们一起去旅行,看画展,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都定做纪念戒指,把岁月过得像长情的仪式。
有人为她可惜:放弃女神光环,选择做一个隐形人,真的值得吗?
但谁说,只有站在聚光灯下的女人才值得被爱?
她真的“面目全非”了吗?也许是的。但那不是一种衰败,而是终于活成了自己的样子。
人这一生,最难的是认清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如今的戛纳红毯上,他依然气度不凡。
她或许正在阳光洒落的南法窗台上,缝着一个拼布包,背景是风,远山,还有安静而绵长的生活。
她没有输,因为她没有被定义,也没有被消费。
她选择了自由,也得到了爱。
真正被爱的人,是可以不完美的。真正幸福的女人,不需要永远年轻,只要有人看着她说:你这样,就很好。
哪怕,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