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义被选角拒绝的原因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在一档娱乐节目《非常道》中,孟姐透露她在 audition 中被告知,尽管女演员需要具备出众的外貌,但她却因为“长得太好看”而无法获得角色。这一情节引发了公众对女演员选角标准的深思。
回顾以往的案例,宋丹丹曾直言杨紫不够美丽,而一位制片人也曾在综艺节目中提到,原本打算选择哈妮克孜,但由于私下见面后觉得她在镜头下的美貌与现实大相径庭,因此未能给她角色。这一切都让人好奇,现在的娱乐圈到底是怎样的选角标准,女演员的美丽究竟是优势还是压力?如果你没魅力就遭受批评,长相平平也会遭受低估,而当美貌出众时,反而成为跨越角色的障碍,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孟子义对于被剧组拒绝的经历感到困惑和失落,“可以说我不适合这个角色,或是你认为我在演技上尚欠成熟,或者你只是想寻找流量更高的艺人。但是,竟然说我太漂亮而无法演出这个角色,我真的不明白,难道漂亮就成了我的错吗?”
在她的分享中,孟子义并不排斥因演技或知名度被拒绝,但仅以过于美丽作为理由,显然不够公平。外貌并不是演技的衡量标准,有不少外貌出众的女演员同样可以凭借精湛的演技赋予角色深度。例如,周迅并不符合传统审美,但她以细腻丰富的演技在演艺圈中成功塑造了多个令人难忘的角色。再比如古力娜扎,尽管初出道时因美貌而受到质疑,但她通过在《风起霓裳》和《护心》等剧中的不懈努力,逐渐获得了观众的认可,证明了漂亮的女演员同样可以打破外貌的桎梏,实现演技的突破。
原本,外貌是女演员的一大优势,它能帮助她们在演艺事业中走得更加顺畅,但如今连“太漂亮”也成了问题,这又是为何呢?在综艺《无限超越班》中,郝蕾的一句精彩论述或许提供了某种解释:“不红就是原罪,红了什么都对。”针对哈妮克孜被拒绝的事,郝蕾也对此做了点评:“你听听就好,根本无需在意。”
郝蕾的犀利言辞揭示了行业选角的潜规则:以“红不红”来衡量演员的价值。在她看来,演员的职业尊严应当建立在作品与演技之上,而非流量数据。这种观点恰好与孟子义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一个因“太漂亮”被拒绝,另一个因“不够红”而被否定,二者都被排除在“以实力选角”的原则之外。
选择演员应当关注他们的演技与作品。孟子义的不幸遭遇提醒我们,打破偏见的钥匙并不在于外貌,而是在于这个行业能否建立以演技与实力作为选角标准的体系。毕竟,观众观看影视作品时,期待看到的是演员在角色中绽放的生命力,而非单一的外貌特征。让演技重回舞台中央,让角色的表现高于一切,才能真正给予演员应得的尊重与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