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好的人生》这部剧迎来了其精彩的36集大结局,作为观众,我不得不感叹:胡曼黎与薛晓舟,你们真是太棒了!从剧集的开篇到结尾,每一段情节的发展都令人回味无穷,尤其是两位主角的成长与变迁,让人感受到了无限的力量和温暖。
薛晓舟辞去太盈国际的工作后,凭借自己的努力积累了一定的财富。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提升,他开始意识到精神层面的充实同样重要。因此,决定赴海外留学,完成自己多年前未竟的硕士学位。这一选择,不仅是为了学业的追求,更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更为完整。
剧中的最后一幕发生在一年后,薛晓舟与胡曼黎在蓝洋人寿保险公司的大楼下偶然相遇。此时,两人都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胡曼黎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了蓝洋人寿的“保险之星”称号,而薛晓舟也完成了留学归来,顺利加入蓝洋人寿,成为了一名保险规划师。两人微笑对视,仿佛回到了当初一起并肩销售保险的日子,走进了同一座大楼,步入了共同的未来。
这一幕似乎揭示了薛晓舟选择回到蓝洋的深层原因。最初,他对于保险销售持有偏见,认为这只是单纯的赚钱行为,而非真正从客户需求出发,量身定制的服务。他在和胡曼黎合作时,曾因涉及到老艾总和马晓伟的保险合同而与胡曼黎发生争执。当时,薛晓舟强烈反对胡曼黎使用隐瞒和劝诱手段,使得马晓伟在不完全知情的情况下签下不合适的保险合约。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薛晓舟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并非完全正确。特别是在了解了老艾总家庭的真实情况后,他才明白,自己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导致了很多误解。他曾将自己的家庭背景代入老艾总的故事,以为老艾总像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了一个女人做出了伤害家庭的行为。然而,经过一番深入了解后,薛晓舟幡然醒悟,深感愧疚,决定主动弥补自己的错误,甚至亲自去找小艾总,告知他自己的真实想法,避免他在未来后悔终老。
对于胡曼黎的工作方式,薛晓舟的观点也有了改变。虽然他依旧认同保险销售的提成性质,但他开始明白,推销保险并不是简单的交易,而是根据每个客户的独特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规划。相比之下,李青青的做法则显得有些“冷酷”。她主要面向高净值人群,逐渐将基础险种停掉,并且对待员工的态度也有些功利——谁能为她创造价值,她就会加以重用,而对于无用之人,则毫不留情地抛弃。唐玲便是这种做法的典型例子。
李青青起初因为唐玲抢走了胡曼黎的大客户而对她颇为青睐,但时间久了,唐玲的业绩始终不尽人意。李青青于是转而关注薛晓舟,并将他捧为公司的“明星业务员”,并升职为薛总监。随后,当李青青发现薛晓舟为了支持胡曼黎,和她发生对立时,她又开始重用唐玲,意图利用她来对薛晓舟施加压力。
最终,在胡曼黎主动辞职后,唐玲的业绩依旧平平,而李青青对她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甚至在公司高层面前,穿上了带有侮辱性标签的“垫底王”衣服,给她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看着这一切,薛晓舟深刻反思自己的选择,决定离开蓝洋,因为他与李青青的“狼性”文化理念始终难以契合。
在个人情感方面,薛晓舟向胡曼黎表白后,胡曼黎并未接受她的示爱。她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对薛晓舟的感情并非情侣间的爱情,而是一种如同姐姐对弟弟般的关爱。因此,她选择避而不见。然而,薛晓舟并没有因此放弃,他开始不断回忆胡曼黎曾说过的另一半的要求,并且一度去到胡曼黎的儿子丁达尔所在的学校,了解丁达尔对他们之间关系的看法。
丁达尔的回答可谓是直接又温暖:“只要胡曼黎喜欢,我就喜欢,我没有什么意见。”这番话让薛晓舟感到释然,终于鼓起勇气向胡曼黎表白,并表示自己不介意两人之间的年龄差距,依然希望能和她共同度过未来。然而,胡曼黎此时依旧无法放下过去的重负。离婚、失业和照顾父亲的压力让她无暇顾及个人感情,于是她选择撕毁两人之间的“聚宝盆”——象征着两人共同回忆的物品。
钟宁作为胡曼黎的好友,劝说薛晓舟给予胡曼黎空间,让她在困境中能有喘息的机会。薛晓舟最终决定尊重胡曼黎的决定,选择以朋友的身份与她相处。然而,尽管如此,薛晓舟依然无法抑制心中的感情,默默地支持着胡曼黎。
在其他方面,丁致远和邱丽苏结婚并很快迎来了孩子,然而丁致远逐渐开始后悔自己当初和胡曼黎的离婚。为了弥补当初的过错,他偷偷拿出了20万提前支付了胡曼黎父亲的养老院费用,试图弥补自己对胡曼黎的亏欠。
胡曼黎重新回到蓝洋,开始专注于养老项目的工作。有一次,胡曼黎因感冒引发了肺炎,薛晓舟与丁致远先后赶到医院关心她。在这一过程中,薛晓舟开始意识到,丁致远对胡曼黎的关心无微不至,而胡曼黎对丁致远的态度则比自己更加热情。他不禁感到,自己在这一场感情的角逐中,似乎永远在与丁致远进行比较。
一年后,在胡曼黎获得“保险之星”奖项的当天,薛晓舟特意前来为她庆祝,虽然他站在门外悄悄祝贺,却依然能看出他内心对胡曼黎的喜爱之情。
总的来说,剧中的薛晓舟最终选择回到蓝洋人寿,与胡曼黎并肩工作,继续共同成长。在我看来,薛晓舟对胡曼黎的感情,更多的是对彼此合作的欣赏与默契。正因如此,他才会选择回到蓝洋,和胡曼黎一起面对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蛮好的人生》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既不强求爱情的定义,也不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留下了足够的空间让观众自己去理解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