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生活打卡季
文/小航
孙阿桃的突然离世,薛晓舟紧随其后的告白,打破了这段春季生活的宁静。胡曼黎与丁达尔搬进钟宁家,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们决定启动蓝洋的“夕养计划”。与昔日的徒弟王春露再次携手,他们共同投入了新的项目。
在蔡师傅的故事激发下,胡曼黎重新审视了养老保险的行业发展。蔡师傅的采访视频意外走红,随后她撰写的文章《生命中一扇打开的窗》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丁致远借机向公司老总申请,将其加入《哲人说》的推广计划,这一举措迅速带来了热度。
在自己属于的舞台上坚守底线,胡曼黎终于迎来了升职和荣誉的加冕。在接受董事长亲自颁奖时,她发表了感言,夺回了曾失去的一切。职场上的她光彩照人,台下蓝洋的全体员工为她欢呼,金振华在一旁拍手,角落里的薛晓舟也不禁鼓掌。
这个结局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一个曾经独自美丽、无所畏惧的女强者霸气归来,那个曾犯下大错的“小三”得到了应有的报应,那个毫无道德底线的女霸总受到了惨痛的惩罚,而为了亡妻死守家族企业的男富豪,最终与亲人和睦相处。
然而,最后的四集剧情显得有些牵强。编剧的“留白”让人觉得不够精致,不论是角色的塑造还是情节的推进,都没有给出一个清晰的结局。编剧并没有美化或丑化任何角色,让人有种无奈的感觉。
观众对于剧情有两大不满:
第一: 唐玲与陈放夫妇虽做出了违反行业规范的行为,唐玲依然穿着“我是垫底王”的衣服,生活得相当憋屈,而这种惩罚,实在是超出了观众的预期。
第二: 陈放在后续剧情中突然失踪。他的离开让人感觉剧情有些不完整。金振华的业务扩展新项目,尤其是于洋的加入,让这个角色在领导眼里变得如香饽饽,其他人则被迅速淘汰。显然,金振华比李青青更加注重员工的素质和培养。
从他邀请胡曼黎回到蓝洋,并承诺“探底”,到胡曼黎回归后两人深刻的对话,可以看出他们彼此深厚的师徒情谊。最初,陈放通过恶意编造胡曼黎跳槽的谣言,甚至借曹兰的口音污蔑她骗保。尽管金振华表面上愤怒,但他并非那么容易被愚弄。胡曼黎当时风头正劲,不可能不遭遇口舌之争,而陈放所掌握的“把柄”也足以摧毁她。
我最不满意的,还是那两位女主角的处理。李青青原本应该知晓唐玲的无耻行径,并采取行动,却没能给观众一个明确的反应。这样的角色最终依然“躺平”,让人难以接受。毕竟,一个企业,始终需要有人为尊严作出牺牲,而太盈国际显然不打算容忍这种废物。
李奋斗作为观众最喜爱的配角,相较于丁致远展现出了更多的底线和原则。他尊重胡曼黎,懂得不强求,不轻易放弃家庭。在故事的结尾,他因为爱女心切的行动,最终获得了胡曼黎的认可,感动于她为女儿所做的一切。
胡曼黎的情感世界则复杂得多。她经历了前夫的忏悔、小奶狗弟弟的纠缠以及深情富豪的求爱,三个男人各有各的魅力,却也在她的内心深处留下了痕迹。她深知,不爱便不再纠缠,宁愿全心投入事业,处理职场复杂人际,关照年老客户的家庭琐事。
胡曼黎的最大优势,便是能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理性且不矫情地坚守底线。她为家里的孩子、父亲的养老院奔波,似乎没时间去感伤。她不依赖任何男人,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了非凡的成就。但她的悲剧也十分显而易见——婚姻的背叛让她对男人的甜言蜜语产生了防备,甚至宁愿单亲也不再重蹈覆辙。她选择靠自己的能力去迎接人生的挑战,不再依赖他人。
然而,在大结局中,丁致远经历了两次觉醒。丁达尔在学校遭遇同学的欺负,邱丽苏的恶行换来的是丁达尔的失踪,而所有大人都焦虑不已。在邱丽苏生下一个早产女儿后,丁致远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债务累积,家庭危机接踵而至,但他还是选择回到邱丽苏身边。这不仅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无法舍弃这个家庭,更因为他对女儿有着无尽的牵挂。
丁致远的生活让他变得更为沉稳,他认识到即便妻子有过错,但为了家庭,他必须妥协,不然将来会被批判为“薄情寡义”。这段关系的无奈和痛苦,也正是中年男女在面对现实困境时的常态。
而薛晓舟,整个剧中成长最为曲折且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从一名浮躁的年轻人,经历了由富有到贫困的转变,最终领悟到清冷与孤傲的代价。他并没有完全理解做保险的哲理,却在不断的自我探索中找到了突破。
最后,剧集的情感线处理得相当到位。胡曼黎和薛晓舟虽然最终没有走到一起,但他们在事业和人生的不同阶段中,彼此的尊重和理解依然贯穿其中。胡曼黎四十岁时,依旧热情澎湃地做着自己热爱的工作,她的自律与坚持让人钦佩。尽管有过失落,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人生目标。
剧集的结束,留给观众的,不仅是对角色命运的思考,更是对每个人生活态度的启示。在四十而不惑的年纪,胡曼黎依然乘风破浪,走向人生的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