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如今的年轻网友们,早已不太熟悉“中叔皇”这个名字了。然而,在许多资深影迷的心中,这却是一个响亮且令人敬仰的存在。提起他,人们总是满怀赞赏,一方面被他卓越的演技深深打动,另一方面则敬佩他高洁的职业操守与艺术道德。
今天,我想通过介绍大家鲜为人知的九个故事,带你走近一个更加真实立体的中叔皇。
1963年,中叔皇应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王炎之邀,在影片《独立大队》中饰演我军联络员叶永茂。同剧组的主要演员郭振清和庞学勤见到他时,立刻惊呼:“你比我们都更像北方彪悍的大汉,一点都不像南方人!”郭振清来自天津,是公认的银幕硬汉,气质刚毅;而庞学勤在中叔皇面前,则宛如温文尔雅的江南书生。然而,中叔皇却是地道的南方人,1924年7月15日出生于江苏镇江,原名张伟明,“中叔皇”是他进入演艺圈后自取的艺名。
小时候,他和家人住在镇江丹徒高资正东村韦家自然村,后来迁居南京。至今,镇江丹徒高资的文化名人馆里仍陈列着他的展板与影视资料。自小,他的体格便比同龄人高大一圈,长成后更是威风凛凛——1米84的身高,在那个年代堪称鹤立鸡群。由于他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时,身边多是山东籍演员,许多观众误以为他是山东人,但事实并非如此。
读书时,中叔皇成绩优异,虽不算勤奋,但凭借聪颖的天赋,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1936年小学毕业会考,他写下题为《我的志愿》的作文,年仅12岁的他豪情满怀地写道:“我不愿做律师、学者、经理或大亨,我只愿成为贫苦大众的代言人,为他们呐喊!”这份豪情壮志,令作文得了85分的好成绩。那时,他理想成为一名记者,用笔为正义发声。
初中毕业后,他凭努力考入上海新闻专科学校。然而1946年,一位在报社当记者的好友因坚持揭露社会真相而遭迫害,这让中叔皇心灰意冷。那个年代,记者处处受限,现实与理想的巨大落差令他痛苦挣扎。此时,一位同学告诉他“上海联华影艺社”正在招收演员,认为他魁梧的身材和堂堂正气的外貌非常适合,鼓励他报名。中叔皇早已在学校舞台上活跃,唱歌、演小话剧样样精通,考官蔡楚生、史东山、郑君里、吴茵等电影界前辈很快被他吸引。
在数千名应试者中,最终仅录取了4人,中叔皇是其中之一。1946年10月,“联华影艺社”改组为“昆仑影业公司”,中叔皇成为正式演员。在这里,他结识了陶金、赵丹、蓝马等名演员,得到许多指点与帮助,进步迅速。同年,他和高正、奇梦石一起出演了史东山导演的《八千里路云和月》,虽戏份不多,却拉开了银幕生涯的序幕。
1947年3月,他获得了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男二号张忠民的角色,兴奋之余做了大量准备。谁料,原本饰演男主角张忠良的陈天国因片酬过高被替换为陶金。由于外貌相似,张忠民一角本属中叔皇,但他顾及好友高正与陶金相貌更为相近,主动将角色让给高正,自己仅饰演影片中交际花王丽珍的“小男友”,戏份寥寥,匆匆一闪而过。这种谦让赢得剧组一致赞誉。
事实上,中叔皇在演艺生涯中至少有六次主动让角。1948年,昆仑影业拍摄《关不住的春光》,导演史东山选他饰演男主角吴警之,与黄宗英搭戏。但后来因王人美要求出演女主角,他主动提出让吴警之角色由赵丹出演,认为年龄和气质更匹配,自己则退居幕后。
1961年,中叔皇在上影厂出演《红日》中团长刘胜一角,但剧组演员调配再起波折。原定男主角沈振新由八一厂借调演员里坡出演,试戏后发现气质不符,于是换为张伐。中叔皇身为演员组组长,主动提出将刘胜角色让给里坡,自己转饰团政委陈坚。后来剧本修改,副军长梁斌的戏份被删,原饰梁斌的康泰失去戏份。中叔皇见康泰情绪低落,主动向导演建议把陈坚角色让给康泰。最终,中叔皇在影片中只饰演朱参谋长,戏份极少。尽管镜头稀少,他的无私精神和高尚艺德却赢得剧组赞誉,并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演员楷模。他与里坡、康泰更成为一生挚友。
此外,中叔皇原定饰演长影厂电影《吉鸿昌》中的吉鸿昌,因好友郭振清和达奇也在竞逐,他再次主动退让。电影《北国江南》男主角本也由他担任,但因档期冲突,他主动放弃机会。中叔皇的出众外形和表演天赋如果不一再让角,早已大红大紫。但他秉持高标准自律和不断进步的精神,使他赢得同行尊重。
“昆仑影业公司”给予他进步思想的熏陶,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迎接新中国诞生。上海解放前夕,吴茵组织的“昆仑星期晚会”在电台播出,内容涵盖新片推介和讽刺国民党腐败的广播剧,中叔皇出演主要角色。节目引发民众共鸣,后因引起国民党特务注意被迫停播,但未能动摇他参与革命工作的热忱。他当选昆仑影业工会委员及文工团团长,上海解放第三天便带队赴工厂、学校演出,始终站在最前列。
作为上影厂最早的“银幕军人专业户”,他凭借高大威猛的体型,塑造了众多经典军人形象,如《人民的巨掌》、《劳动花开》、《为孩子们祝福》、《渡江侦察记》和《天罗地网》等。尤以《渡江侦察记》中杨威一角最为人称道,虽出场不多,但因中叔皇精心设计的动作和神态,角色光彩夺目。特别是杨威化装成民工潜入敌军前沿,被敌方试探时的沉着冷静,令人印象深刻。
其后,他在《地下航线》、《金沙江畔》、《独立大队》和《兵临城下》等影片中再度出演军人角色,凭借精湛演技使角色生动闪耀。尽管是上影厂演员,但他最重要的两部代表作均出自长影厂。1963年,他在四川阿坝州完成《金沙江畔》(饰红军师长)外景后,获长影厂导演王炎邀请,在《独立大队》中担纲男主叶永茂。影片中,他将角色演绎得神形兼备,与郭振清、庞学勤、达奇等合作默契。随后他原计划与秦怡主演《北国江南》,却被导演林农挽留,改出演《兵临城下》中的郑汉臣,塑造了另一个性格鲜明、立体饱满的经典形象。叶永茂与郑汉臣,成为他演艺生涯中最辉煌的两个角色。
回归上影厂后,中叔皇本欲继续黄金创作期,却因特殊历史时期被剥夺拍戏权利,近十年未曾出演新片。1974年,他在《火红的年代》中出演海军军官。年过半百,体形发福,他萌生转型导演的念头。没想到,导演之路大获成功。1979年55岁的他在《她俩和他俩》中客串研究所所长,随后专注执导。1980年执导的《白莲花》票房佳绩,主演吴海燕表现亮眼。继而推出农村题材《飞来的女婿》和《月亮湾的风波》,同样深受欢迎。
尤令他骄傲的是,1986年执导的武打片《黑匣喋血记》成为当年上影厂票房冠军。此前上影厂一向不重视武打片,中叔皇勇于突破,成就了供不应求的拷贝销量,还获100元奖金。之后,他又执导了《洱海情波》和《天堂盛宴》。尽管《洱海情波》试图延续《五朵金花》的辉煌,集美妙歌曲、美丽景色与优秀演员于一体,因宣传不足未能大获成功。
1988年,中叔皇办理离休手续,晚年生活略显寂寞。他是个闲不住的人,停下工作总觉得不自在。退休后,他仍参与《鬼屋》、《三言二刻》、《神猫与铁蜘蛛》、《没有代号的呼叫》和《乱世儿女乱世情》等作品创作。直到1991年彻底停工后,开始隐居生活,减少与往日同事联系,似乎刻意远离繁忙的拍摄场景。
晚年中叔皇再婚,妻子曾女士是一位温婉的科技工作者,对他关怀备至。此前他与第一任妻子感情深厚,但1981年妻子因病去世,对他打击巨大。妻病重时,他放下工作悉心照料,妻逝后依然将遗像和亲手制作的小白花摆放在卧室最显眼处。妻子去世仅一个月,他便投入《飞来的女婿》的创作中。
2005年8月25日,中叔皇辞世,享年81岁。令人唏嘘的是,就在前一天,曾与他合作《独立大队》的好友郭振清也去世。有影迷感慨,两人仿佛一同前往另一个世界。但我更相信,中叔皇是去与前妻团聚了。
中叔皇一生出演众多影片,却少有担任主演,正是他多次主动让角、坚守艺德的结果。如今,如此风骨兼备的演员,已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