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姜文曾在长城烽火台为一个男人提前庆祝生日,还挥毫写下“无双”二字送给对方。
年轻时的姜文曾反复观看他的电影,学习他的演技,将其视为偶像。
这个男人就是有黑帮片教父之称的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
受他影响的不止有姜文,上个月,罗伯特·德尼罗获得戛纳电影节颁发的终身成就奖,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为他颁奖。
两人回顾了1993年合作的《男孩的生活》,小李子眼泛泪光称德尼罗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众所周知,黑帮片是意大利人的舒适区,意大利裔的德尼罗无疑是这个领域的权威。
他曾在《教父2》中扮演青年时代的老教父,令人印象深刻。
不过更多人记忆中的德尼罗还是《出租车司机》中那个留着莫西干头的犟种。
最近,83岁的德尼罗带着新片《黑道中人》归来,他在片中一人分饰两角,算是过足了戏瘾。
导演是《雨人》、《成瘾剂量》、《死亡医生》的导演巴瑞·莱文森,《好家伙》的编剧尼古拉斯·派勒吉撰写剧本,《愤怒的公牛》《好家伙》《洛奇》制片人艾文·温克勒担任制片,都是德尼罗的老搭档。
2025年还能看到这样一部正宗又传统的黑帮片,实属难得,今天就来聊聊它。
黑道中人
Alto Knights
导演: 巴瑞·莱文森
编剧: 尼古拉斯·派勒吉
主演: 罗伯特·德尼罗 / 黛博拉·梅辛 / 柯斯莫·贾维斯
凯瑟琳·纳杜奇 / 迈克尔·里斯波利 / 更多...
类型: 剧情 / 传记 / 历史 / 犯罪
上映日期: 2025-03-21(美国)
片长: 123分钟
《黑道中人》(Alto Knights)根据美国50年代纽约黑手党的真实经历改编。
讲述纽约市两个最恶名昭著的犯罪组织头目“相爱相杀”的故事。
他们曾经是最好的朋友,但对权力的争斗让他们走上互相残杀的道路……
罗伯特·德尼罗一人分饰双枭的表演是影片最大亮点。
通过精准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控制,他成功区分了两个性格迥异的黑帮领袖:
弗兰克·科斯特洛:行事沉稳,擅长以商业手段扩张势力,注重维护公众形象。令人想起德尼罗在《教父2》中塑造的维托·柯里昂。
维多·吉诺维斯:暴戾乖张,野心勃勃,权欲熏心的癫狂感,延续了德尼罗在《赌
国风云》中的暴烈气质。
电影的故事背景在20世纪20年代,弗兰克与维多同为黑手党头目“幸运”卢西亚诺的左右手。
弗兰克精于商业运作,掌控老虎机生意;维多则喜欢用暴力手段扩张势力。
1936年卢西亚诺入狱后,弗兰克接管了家族,而维多因谋杀指控流亡意大利,之后因二战爆发,维多被困欧洲多年。
期间他的所有生意都被好兄弟弗兰克接管。
恰逢美国实施禁酒令,弗兰克靠走私烈酒赚得盆满钵满。
多年后,维多流亡归来,发现一切都物是人非。
维多在纽约的产业全都被兄弟弗兰克占领,曾经的手下也不愿意再回到他身边,因为他们都在弗兰克手下赚了大钱,过上了体面的生活。
维多想拿回地盘继续做黑道生意,弗兰克劝他放弃。
今非昔比,维多以前的生意现在都被弗兰克洗白了,他经营的各种公司表面上都是正经生意,就算被追究也没多大事。
但维多想做的毒品生意属于重罪。
弗兰克承诺,只要维多不搞事情,每个月都会给他一笔巨额财富保证他衣食无忧。
最终,维多还是自作主张拿走了市中心的地盘,重操旧业。
但他不喜欢经营人脉关系,因此很快成了政府的眼中钉。
经过一系列险象环生的风波之后,弗兰克劝说维多到此为止不要将事情闹大。
这在维多眼里是软弱的表现,他表面上答应弗兰克,却开始谋划暗杀曾经的好兄弟……
《黑道中人》是一部十分传统的黑帮电影,友情、爱情、血仇、背叛、猜疑和夺权的黑帮犯罪电影要素都齐全了,但它的口碑却意外滑坡。
德尼罗封神级的演技与影片的平庸底色十分割裂。
再次证明黑帮类型片仅依靠表演支撑,缺乏叙事革新与情感深度,终将陷入自我重复的泥潭。
导演巴瑞·莱文森曾以《雨人》《早安越南》等作品而为人所知,此次与德尼罗第四次合作,加上92岁高龄的《好家伙》编剧尼古拉斯·派勒吉参与剧本创作,本应成就一部老牌主创的回归之作。
影片试图通过双雄对决的故事,探讨权力腐蚀下人性的异化,这一立意本具深度,然而实际呈现却未能达到预期。
德尼罗与导演巴瑞·莱文森
倒是德尼罗教科书式的演技,再次证明了他在这一类型片中无可替代的地位。
回顾德尼罗的来时路,他的演绎生涯与黑帮片的兴衰紧密相连。
1972年,他也参与了《教父1》的试镜,可惜落选。
但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对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在拍摄《教父2》时,邀请德尼罗扮演年轻时期的教父。
为了演活这个角色,德尼罗赴意大利西西里岛居住三个多月,学习了一口流利的西西里语,甚至修改剧本台词,使其更符合底层移民用语习惯。
还模仿马龙·白兰度在《教父1》中的肢体语言和声线。
罗伯特·德尼罗在《教父2》中的表演,不仅是其职业生涯的里程碑,更是演技的教科书级示范。
这一角色为他赢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并奠定了其“演技之神”的地位。
1976年德尼罗出演了他演员生涯中最经典的角色:在《出租车司机》中扮演从越战回归城市的退伍军人崔维斯·拜寇(Travis Bickle)。
他在片中即兴的那段表演“你在跟我说话?”的镜前独白成为影史经典片段。
这部电影让他获得首个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的提名,电影也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电影金棕榈奖,至今仍被很多影迷奉为影史最佳电影之一。
之后他与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合作的《好家伙》(1990)和《赌场风云》(1995),创造了一种生活化叙事风格的黑帮片。
《好家伙》中的吉米·康威将暴力日常化(边吃饭边策划杀人)、突然的情绪爆发(枪杀年轻同伙前的愤怒质问),呈现黑帮的残酷与荒诞。
《赌场风云》的山姆·罗斯坦则展示了黑帮从街头暴力转向“合法生意”的虚伪性,西装革履下的失控本性。
他在《盗火线》(1995)中饰演的劫匪尼尔,与警探汉纳的惺惺相惜,跳出了正邪对立的套路。
《爱尔兰人》(2019)以老年视角反思暴力的代价,刻画了黑帮分子回归普通人之后的晚景凄凉。
黑帮电影需要的不是更多教父的模仿者,而是敢于解构教父的人。
德尼罗曾凭借黑帮片确立演技地位,同时重塑了黑帮片的表演标准:用生活化细节消解戏剧腔,以人性弱点替代反派光环。
但过度关联也使观众难以将他与黑帮角色切割,正如他自己所说:“人们总想看我掏枪——但枪里早该没子弹了。”
说回最新的这部《黑道中人》。
导演巴瑞·莱文森一贯的平缓叙事风格,在当下已然显得格格不入。
对于一部涉及血仇、背叛、猜疑和夺权的黑帮犯罪电影来说,剧情由大量密集的对话和独白推动,需要观众集中注意力,123分钟的电影时长显得冗长。
莱文森未能突破黑帮片窠臼,法庭对峙、酒吧密谋、雨夜暗杀等场景重复《教父》《好家伙》的套路,却没能继承前作的叙事节奏。事件堆砌如流水账,听证会与枪战戏更是沉闷。
虽然罗伯特·德尼罗和一众老戏骨的神级表演,让观影过程不至枯燥。但需要观众保持专注力的电影,在这个短视频为王的时代并不讨巧。
上一次看到如此地道的欧美黑帮片,还是2019年的《爱尔兰人》。时隔六年,又一位固执的老导演发起了一次“不合时宜”的尝试,只能说这样的电影是看一部少一部了。
等到这批老导演老戏骨全都淡出历史的舞台,传统史诗类黑帮片是否也会随之消失呢?
《黑道中人》不仅是一首黑道枭雄的黄昏挽歌,很可能也是这一类型片在当代电影语境中的最后回眸。
*本文作者: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