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被誉为“天籁之音”,歌声婉转动人,宛如从天上飘然而下的仙音。然而,即便是神仙,也不能做到完全无欲无求。因为一瞬间的贪念,她从天堂坠入了地狱。
“骗子”、“小偷”,这些充满侮辱性的字眼一度成为她的标签。她为何会从曾经备受宠爱的人气歌手沦落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呢?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在当今信息化、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版权问题成为了各大创作者最为关心的话题。就在去年的某个冬季,一场备受关注的版权诉讼案件终于迎来了结局。
几年前,著名歌手降央卓玛应邀参加了湖北某地的“群星演唱会”,并现场演绎了《西海情歌》。她的演唱得到了在场观众的热烈反响,足以证明其歌声的感染力。受到这一成功的激励,该音乐公司将降央卓玛演唱的版本上传至各大网络平台,并将其设为VIP专享,供人订阅聆听。而更令人震惊的是,歌曲的作词作曲一栏竟然写上了“降央卓玛”,而非原作者刀郎。
这一系列的“偷梁换柱”行为,使得翻唱版的《西海情歌》获得的收益远远超过了原版,甚至到了人们几乎遗忘原唱者刀郎是谁的地步。更糟糕的是,降央卓玛并未获得刀郎的授权就公开演唱这首歌曲,且还借此机会参加了多个商业活动进行盈利。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任何未经著作权人同意擅自使用其作品的行为,都构成侵权。因此,在知悉这一侵权行为后,刀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提起诉讼,力求一个公正的赔偿和道歉。然而,降央卓玛及其团队却始终没有做出任何道歉或赔偿的态度。
自2015年起,刀郎与降央卓玛因《西海情歌》的演唱权发生了长达42次的法律诉讼。尽管案件多次未果,但最终,经过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湖北高院的审理,判决降央卓玛赔偿刀郎人民币75,000元。这一结果无疑让广大公众感到欣慰,既彰显了法律的公正,也有效遏制了盗版侵权行为。
然而,降央卓玛的法律问题并未随着判决结束而平息。尽管她赔偿了应有的款项,但公众对她的形象几乎无法恢复。她依然面临着来自社会各界的谴责和讽刺。刀郎更是公开表示,自己不会宽容这种严重侵犯版权的行为。毕竟,从最初的诉讼开始,刀郎始终没有听到降央卓玛的道歉。
降央卓玛的名字如今几乎与“侵权”划上了等号。虽然她依旧在舞台上亮相,唱着从《百花迎春》到《珠峰诗歌音乐会》的歌曲,但人们心中的那个曾经优雅的歌手,早已被污名化,成为了大家口中争议的“盗版歌手”。网友用“借了我的车还去跑滴滴,还不给我分成”的形容词来调侃她的行为,这种无理的获利方式,任何人都会感到愤慨与不平。
虽然降央卓玛在过去的艺术道路上取得过不小的成绩,但这场版权之争无疑在她的人生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曾经的她,怀揣着音乐梦想,一步步走到了舞台中央,然而最终却因短视与贪婪毁掉了自己所有的努力与荣耀。
降央卓玛,出生于一个普通的藏族家庭,父母是农民,家境并不富裕。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她甚至未能完成学业,初三时便因生活所迫辍学,开始在酒店打工。为了生活,她从洗碗工做起,逐渐晋升为服务员,靠着微薄的收入艰难度日。酒店里偶尔举办艺术表演时,她也会被叫去临时替补演唱。然而,她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嗓音竟如此清澈明亮,成为了她通往梦想的钥匙。
有一天,命运之神眷顾了她。在酒店表演时,一名艺术团的负责人听到了她的歌声,惊艳不已,于是邀请她加入县级艺术团。降央卓玛终于迎来了自己的转机。通过不懈努力,她不仅学会了更多的歌舞技巧,还成功考入了甘孜藏族自治州歌舞团。
毕业后,她凭借自己出色的业务能力和不俗的外貌,迅速在藏族地区小有名气。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她开始发专辑,渐渐走向了全国。降央卓玛的民族风唱法深受观众喜爱,她的歌声开始回荡在海南、北京、九寨沟等地,成为许多民族文化晚会的常客。
然而,正是这种盲目的追逐财富,而忽视了法律和文化素养的积累,最终让她跌入了深渊。她的嗓音无疑是上天赐予的珍贵礼物,但对财富的贪婪,却让她丧失了最重要的东西——自己的职业操守和人品。作为一名艺人,连最基本的法律素养都没有,显然是不合格的。
通过这次版权事件,降央卓玛的经历给所有艺人上了一堂深刻的法律课。她的失败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也提醒了我们每一个人: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