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长安的荔枝》以7万字的小说为蓝本,通过“运送荔枝”这一核心事件,完成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叙事革新。导演曹盾携手原著作者马伯庸,将传统的线性叙事拆解成一幅展现“众生百态”的立体画卷:主角李善德孤勇奔波的身影,辅以配角群像的复杂人性描绘;剧中既有现代观众熟悉的生存法则共鸣,也融合了荒诞与松弛交织的喜剧张力;更通过对比长安城内卷式的高压生态和岭南地域的闲适氛围,细致还原古代职场风貌与南北文化差异。截至6月8日,依据CSM全国网数据,该剧平均收视率达1.20%,最高单集收视率1.38%,稳居同期热播剧首位,并突破腾讯视频站内热度值26000,成功跻身“爱看俱乐部”。
在叙事结构上,剧集打破小说原本线性展开的模式,采用倒叙与插叙交织的手法,丰富剧情层次。李善德的回忆片段不仅展现他与妻女的深情,也为故事增添悬念与人物厚度;同时,配角郑平安搜集贪腐证据的支线与主线交织,推动剧情发展,呈现多维叙事空间。马伯庸表示,小说以“一事一人”聚焦李善德,电视剧则为赵辛民、何有光、苏谅等配角赋予背景和动机,并加入原创角色郑平安,丰富故事层次,体现“众生百态”。导演曹盾强调,新添角色与情节必须精彩而不喧宾夺主,调整了原著中过于详细的运送过程,转而聚焦人物关系和冲突,令剧情更具张力与趣味。
创作灵感源自杜牧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曹盾与马伯庸深入探讨古代荔枝运输的时间与细节,将现实职场的KPI压力与古代命运洪流巧妙结合。剧中时间感紧密,荔枝的运送宛如与时间赛跑,导演与作者精确推算了长安到岭南的各段时间,确保情节合理严谨。保鲜技术如双层瓮的使用,更被细致还原并在拍摄前进行了实物验证,马匹驮运问题的探索过程充满趣味,令观众直观感受古代运输的艰辛。
在基调把控上,剧集力求轻松愉悦,避免过度沉重。曹盾表示,作品通过荒诞与松弛的喜剧元素吸引观众,运用现代职场视角解读历史故事,使角色的坚持与奋斗产生强烈共鸣。例如李善德贴黄牌时的细微动作与心理描写,既带喜剧色彩又透露荒诞意味,赋予剧集独特的张力与韵味。
地域文化的呈现亦是剧集的匠心所在。长安象征着高压内卷的现代大都市氛围,而岭南则营造出轻松惬意的生活气息。美术团队深入地方史料调研,结合植物专家指导,在浙江棚内搭建真实的岭南荔枝园。摄影师特别调整光线和色温,运用大量直射光和微微过曝的镜头,成功捕捉南方炎热毒日头的视觉感受。雨戏则生动还原南方潮湿多雨的气候,演员汗珠与湿衣的细节无不体现南方湿热的质感。
《长安的荔枝》不仅在叙事结构和人物塑造上实现突破,更在细节呈现与文化氛围上精雕细琢,打造出一部既有历史厚重感又符合现代审美的荧屏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