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虽已播出多年,但自问世以来便被誉为影视精品。即使时隔多年,剧中那些精致的场景与经典台词仍令人回味无穷,细细品味更觉内涵深刻,令人心生敬畏与思索。剧中最为高潮的桥段,莫过于甄嬛回宫后诞下龙凤双生子,与宜修皇后展开最终的权力较量。而此时,太后早已察觉这对龙凤胎并非皇上亲生骨肉。
由于涉及皇家血脉的根本问题,这其中的玄机极为关键。为何太后没有揭穿甄嬛的谎言?一切要从双生子的神秘来历说起。甄嬛在甘露寺剃发为尼时,意外邂逅前来看望母妃的果郡王允礼。两人此前不过是在宫宴上有过几面之缘,而如今在甘露寺中朝夕相处,感情逐渐升温。甄嬛遂萌生假死逃离宫廷,与果郡王私奔、携手游历江湖的念头。
不久,甄嬛发现自己怀孕,而果郡王此时正被雍正皇帝派往前线作战。她每日盼望果郡王平安归来,好告诉他这个喜讯。却未曾想,传来的是果郡王战死沙场的噩耗。甄嬛悲痛交加,深知自己身份特殊——作为雍正的妃子,竟在剃发修行期间怀孕,此事无疑是灭顶之灾。于是她决心返回宫中,将曾被雍正当作替代品的屈辱与对果郡王逝世的痛恨,一并报复于雍正。
甄嬛在周密谋划下顺利回宫,凭借腹中胎儿的身份,成功晋升妃位。此时的她已不再是昔日单纯的菀嫔,而是心机深沉、黑化后的熹妃钮祜禄氏·甄嬛。甄嬛回宫不久,太后便召她面谈。太后见甄嬛腹部异常隆起,疑惑道:“你这肚子比正常五个月孕妇大了不少。”甄嬛心头一紧,面带微笑回应:“太医诊断说是双胞胎缘故,肚子自然比一般孕妇大一些。”
作为后宫争斗多年的“老手”,太后见多识广,洞察人心的能力堪称一绝,对甄嬛异常隆起的腹部心存怀疑。但她没有继续追问,因为甄嬛的回宫正是她幕后策划,借此牵制凶狠的宜修皇后。宜修皇后是太后的侄女,长期在宫中阴险残害皇嗣,使得年迈的雍正子嗣稀少,太后不得不坐不住,便借机允许甄嬛回宫,以平衡局势。
后来,甄嬛果真生下一对龙凤胎。龙凤呈祥,乃吉兆之象,甄嬛因此晋封熹贵妃,位列后宫仅次于皇后。孩子刚出生不久,太后便派身边嬷嬷前来探望甄嬛。嬷嬷半开玩笑地说:“六皇子白白胖胖,看着倒是更像熹贵妃,不像皇上小时候那般黑黢黢。”言外之意,是太后已知晓这对双生子的身世非同寻常。甄嬛则只得敷衍回应:“孩子还小,看不出什么端倪。”
甄嬛的晋位让宜修皇后坐立难安,她每天拉拢自己的“小团体”,穷尽心思挑剔甄嬛的过错,妄图将她拉下马,永世不得翻身。皇后的心腹祺贵人甚至向皇帝告发熹贵妃与温太医私通,并提出进行滴血验亲。身处慈宁宫的太后对这一阴谋了然于胸,她未立即出手,而是选择暗中观察这场验亲风波,以见证龙凤胎究竟是否为皇帝亲生。
验亲过程中,皇后设计搅局,加之众说纷纭,令皇帝大为恼怒,却未急于惩罚甄嬛。太后一直保持沉默,是因为她关心的是皇室血脉的延续,而非嫔妃之间的争斗。尽管她早已知晓龙凤胎非皇帝所生,但这对双生子毕竟也是皇室血脉。随着雍正年事渐高,子嗣稀少,若因这事对甄嬛严惩,反而可能连累孩子,得不偿失。
雍正多疑,滴血验亲之事令他耿耿于怀,遂私下派人取六皇子血样,再次进行验亲。甄嬛得知后,开始暗中筹划,意图除掉对手,并扶持被过继给她的四皇子继位,最终成为大清太后。后宫女子心机深沉如海,《甄嬛传》中每一个角色都值得细细琢磨,才能真正理解她们智慧与谋略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