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娱乐圈又炸锅了!央媒点名批评几位顶流明星“目不识丁、德不配位”,引发全网热议。要说这事儿啊,还得从王一博和赵露思的“翻车现场”说起。
先说王一博,这位靠着唱跳偶像出道的全能艺人,去年在电影《无名》路演时差点把主持人噎死。当被问及“从角色身上学到什么”,他愣是憋出句“这个问题没意义”,全场尴尬到脚趾抠地。更绝的是直播写字环节,“到此一游”的“游”字写半天写不对,念粉丝信时“纸醉金迷”直接读成“纸sui金迷”。粉丝还狡辩说这是“艺术表达”,合着连错别字都能包装成行为艺术?
再看赵露思,靠着傻白甜人设火遍全网,结果在年代剧《胡同》里闹出大笑话。记者问她拍摄背景,她张嘴就来“党成立的时候”——好家伙,民国剧愣是被她说成了建党剧!去年中法建交60周年活动,她作为宣传大使竟把“60周年”说成“40周年”,连百度百科都不带这么离谱的。最骚的操作是营销抑郁症蹭热度,转头又蹦迪嗨歌,妥妥的“精神分裂式营业”。
央媒这次是真的怒了,直接点名批评:“有些演员连基本文化素养都没有,丢脸丢到国外!”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前阵子《》海外版都发文痛批:“拿着天价片酬却连台词都读不利索,这是对艺术的侮辱!”连外国媒体都跟着嘲讽:“中国影帝连自己国家历史都搞不清,拿什么征服世界?”
要说这事儿根源在哪?还不是资本造的孽!现在选演员不看台词功底、不扒履历,全盯着流量数据砸钱。三个月速成一部戏,哪有时间钻研角色?某导演就吐槽过:“现在的年轻演员连剧本都不会自己读,全靠助理念台词。”更讽刺的是,冯远征委员去年两会就提议搞“演员职称评定”,结果被资本方怼得差点掀桌子。
不过咱们观众眼睛雪亮着呢!前两天某平台投票显示,超过70%网友支持“文盲明星降薪90%”。就像老戏骨陈道明说的:“演员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底蕴。”与其花钱捧这些空心偶像,不如多给实力派机会。毕竟观众掏钱进影院,图的是过瘾,不是看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