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你是张译饰演的洪亮粉丝,还是对蒋欣所演的郑雅萍皱眉不已,亦或是对李光洁诠释的李人骏深感赞赏,《以法之名》都注定成为这个夏天热议的焦点。虽然每个人对演员和角色的评价各有不同,但这部剧的强大话题性,实在是无人能忽视。
在“最高检”强力背书下,许多人原本以为这会是一部美化政法机构的剧集,可是,出乎意料的是,随着剧情发展,几乎每集的尺度都远超前一集。这部政法剧在开播初期,并不像古装剧和仙侠剧那样迅速飙升热度,但它却以一种令人震惊的方式,成功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眼球和讨论。
为什么《以法之名》能激起如此强烈的讨论?其中,不仅有对男主张译演技的争论,也有对他是否适合该角色的意见分歧。然而,这部剧最让我着迷的,恰恰是它一次次突破观众预期的大尺度演绎。
也许是受到某些成功出圈的政法剧影响,也许是“最高检”的默许和支持。当我看到省检察院检察长张放与第十一检察部主任孙向群,两位高层领导强势“拒签”洪亮的辞职文件,并且以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方式,强行让满腹牢骚的郑雅萍接受与洪亮组成指导组的安排时,我不禁惊叹:这股压迫感与强势之态,简直无法用言语描述。
相比一些隐晦的权力博弈,这种直白的“以上压下”更为震撼,尤其是郑雅萍面对洪亮多次无视甚至羞辱她的行为时,剧集的表现更为直白、激烈。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剧情显得有些不符合现实,郑雅萍怎么能如此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对洪亮的厌恶呢?然而,如果我们从深层次分析,会发现郑雅萍所在的体制,即使是洪亮这样在底层多年的工作人员,背后其实也有强大的家庭背景——他的妻子和岳父都是体制内的干部。
虽然剧中并未明确透露郑雅萍的家庭状况,但通过洪亮和李人骏的家庭设定,我们可以推测出,郑雅萍之所以敢如此“嚣张”,很可能与她的家庭关系有很大关联。即便她是个能力出众的检察官,若无强大的背景,她恐怕难以如此大公无私地与洪亮针锋相对。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两人分属不同部门,但从行政级别来看,郑雅萍作为主任检察官,明显高于洪亮,这种跨部门的矛盾也让剧情显得更具现实感。
接下来,剧集中的一大亮点便是郑雅萍在审讯张文菁律师时的表现。张文菁将一系列冤屈与质疑摆在郑雅萍面前,第一次揭示了冤假错案是如何形成的。无论是乔振兴是否因收钱而接受张文菁的质疑,还是郑雅萍最终开始关注张文菁的言辞,都让我们看到了冤屈的背后,深藏的种种权力斗争和制度问题。
当警察们上门逮捕张文菁时,为首的警察直言:“如果没有证据,检察院会批准逮捕吗?”这一台词的直白程度,让人不禁为剧集的尺度捏一把汗。郑雅萍终于意识到张文菁所说的并非空穴来风,剧集的突破尺度令人瞠目结舌。如果张文菁最终证明被冤枉,并成功逃离牢狱之灾,那《以法之名》凭借这一情节,足以跻身政法剧的巅峰之作。
除了张文菁的“揭露”,乔振兴妻子周梅对洪亮的那句“你是检察系统里第一个来看乔振兴的”更是深刻揭示了体制内的明哲保身。无论洪亮是否与乔振兴有利益关系,亦或是否有情谊探望乔振兴的遗孀,这一切都显得那么冷酷,现实。面对一个可能被定罪的已故同事,洪亮等人选择了不闻不问,只有当确认乔振兴的遗孀不会影响自己仕途时,洪亮才不再犹豫,去了一趟探望。这一幕的冷漠与现实,让人感受到了体制内深刻的人情世故。
在《以法之名》中,剧集对这些灰色的、暗涌的政治博弈做到了毫不遮掩。许多剧情本可以通过隐晦手法呈现,但剧集偏偏选择了最直接、最直白的方式来展现这一切。就仿佛是怕观众看不懂一样,它让我们看清了体制内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
这部剧正通过这种大胆的呈现,展示了那些令人不敢直视的“灰色地带”。而在“最高检”的强力背书下,我们也许可以期待,剧中的这些问题能够被更多人看到、讨论,甚至希望它们能在结局中得到某种“清算”。
至此,关于《以法之名》的初步解读就先到这里了。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下一次的分析。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赞、分享并关注哦。图片来自网络。